话说生了娃,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小区大妈好像突然都增加了不少望闻问切的本领,以及,每个人都突然多出来许多远房亲戚。
永远都说的好像有那么回事,但等你在细问,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对于新手妈妈来讲,这些简单的你一言我一语,真能吓死本宝宝了。
为母的本能,让我们不敢无视风险,只敢草木皆兵。
咱就单唠唠宝宝嘴巴里那点事儿吧,有些事儿全不如你想的那样严重,但是有些事儿也确实不容忽视。
宝宝有口气是上火吗?
有的妈妈说偶尔靠近宝宝跟她说话,咦?以前的奶香怎么变口臭啦?小区大妈都说我们上火了,是真的吗?
宝宝会有口气,通常有这样几个原因
1、口腔清洁不当
如果宝宝口腔里有积奶或积存的食物残渣,或塞于牙间隙和龋洞中的食物发酵腐败,那么很自然的就会产生异味或臭味。
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建议,宝宝的第一颗牙就要刷,如果长出两颗牙齿(相邻),就要开始使用牙线。
即便乳牙还未萌出,也应该每日为宝宝清洁口腔。每天早晚各一次,用纱布裹在手指上蘸取温水擦拭,横向刷牙龈、口腔黏膜以及宝宝的舌头。
当宝宝长齐8个前牙之后,就会开始出磨牙,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上牙刷啦。
刷牙是维护口腔清洁,预防口腔异味以及龋齿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2、喂养不当
如果宝宝过早添加辅食、吃得太多或零食摄入过多,或是饮食不均衡时,会加重肠胃的负担,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孩子就会表现出厌食 、口臭 、便秘等症状。
妈妈们平时给宝宝的食物最好能做到营养均衡易于消化,此外,零食不要过多,也不要吃的过于频繁,给胃肠道一些休息机会。
3、口腔干燥
水和唾液在口腔中起到滋润、清洁的作用。
如果宝宝喝水少,或是因为疾病原因导致口腔干燥(比如鼻塞需要用嘴呼吸),那么一旦口腔中的水和唾液供应量不够,就会影响机体自我清洁的效果,细菌分解繁殖的速度也会加快,口腔就容易发生异味。
所以,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妈妈们要监督宝宝勤喝水,保持口腔内部湿润。
4、其他疾病
当宝宝患有扁桃化脓、鼻炎、鼻窦炎、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时,呼出的气体也会带腐臭味。
舌苔发白、有白块是疾病吗?
即便是完全健康的宝宝,舌苔相对于大人来讲,也会偏白偏厚。
因为宝宝新陈代谢更快,舌头表层的皮肤角质也会更多,而宝宝又没有牙齿和固体食物把舌苔磨掉。
如果是舌苔“过于”发白的宝宝,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因:
1、奶渍残留
常见于小月龄的宝宝,如果宝宝总是吃着睡着,就容易有残留。
可以用之前提过的清洁办法,用沾水的纱布每天早晚各擦拭一次;或是让宝宝喝完奶之后喝口水,保持口腔清洁,以防滋生细菌。
2、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
大部分是出生时从妈妈的产道或后期喂养时消毒不彻底的喂养器具等处被真菌感染。另外,营养不良、身体衰弱,或是服用过抗生素的宝宝也很容易感染这种疾病。
怎样区分奶渍残留和鹅口疮?
鹅口疮会长在舌头、牙龈、软腭等各处,基本是除了牙齿之外的一切地方,形状很像一块块补丁。(也有一点一点、一片一片的)
如果用棉签擦拭,很容易就能擦下去的就是奶块;相反怎么蹭都很难蹭掉,若强行擦去白色斑膜,缺失的地方呈现红色创面,甚至轻微出血的,就是鹅口疮。
鹅口疮需要如何治疗?
一般情况下,鹅口疮不会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大多数宝宝吃奶进食都比较正常,是无须治疗的。随着宝宝消化系统菌群的逐渐成熟,鹅口疮会在几个星期之内自行消失。
但如果控制不当,引起感染面积扩大,导致宝宝嘴巴痛,严重的影响进食,宝宝常常因为吃奶大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治疗。
方法一:
制霉菌素片2片+开塞露10毫升(也可以是鱼肝油滴剂)。先将制霉菌素片研成粉,再倒入开塞露搅拌成混合液。喂完奶后用棉签涂抹在鹅口疮处,每天2次,半小时之内不要让宝宝进食,一般会在数日内好转,大约一个礼拜后消失。
方法二: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个简单地家庭疗法:洗干净手,用指尖沾嗜酸菌制剂粉末(一般是胶囊包装)涂抹在白斑上,一天两次,持续一周。
注:如果宝宝有其他并发症或是药物过敏史,使用药物之前建议提前咨询医生哦。
另外,如果治疗之后没有好转或是经常性复发,则有可能是宝宝免疫系统的问题,建议带宝宝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也要配合治疗。
因为真菌会在妈妈和宝宝之间交叉感染、来回传递。
已经被传染的妈妈可能会出现乳头疼痛、微微发红、皮肤略微发胀、变干、脱皮,还会发痒、发烫,喂奶之后感觉乳头内部隐隐作痛。
那么妈妈们也可以使用一些抗真菌的药物直接涂抹,或是口服嗜酸菌制剂胶囊。
怎么防止鹅口疮反复呢?
鹅口疮最闹心的地方就是,反!反!复!复!难以根除!超级顽固!
1、对于患过鹅口疮的宝宝:
每次进食完毕在喂点水,可以冲去大部分的食物残留。
对宝宝使用的玩具、餐具进行彻底消毒并定期消毒,建议高温蒸煮而非使用消毒剂哈。
2、对于被传染过的宝妈:
把穿过的所有文胸都用沸水消毒。
哺乳前后都要做好乳头的清洁工作,平时注意个人清洁。
CC爸妈说
看见没,小小的一张嘴巴里,竟也能生出这么些幺蛾子。
但是没事别怕吓唬,有事也别含糊。
孩子再小的事,在爸爸妈妈眼中都是天大的事儿。
有的时候关心则乱,面对好心人的建议,咱们尽量保持理性思考,别听见什么坏事儿都往自家宝宝身上联想,绝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平安健康的长大。
当然,我们也是当了父母快3年,才敢站着不腰疼的说上几句风凉话,还好,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文观点参考:《DK家庭医生》、《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APP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快手辅食,移步微信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