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哲学家约翰·洛克是最早提出对儿童人道对待的学者。他认为,新生儿是一块白板,在儿童的成长中,父母和外界环境不断将色彩涂抹在这块白板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阶段是大量吸收知识的阶段,这期间孩子的言行大多由家长来指引、教导。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知识的累积越来越丰富,他们对待外界也逐渐有了自我判断和辨识能力,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因此,孩子大了,家长都会认为,他们小时候是多么听话、懂事啊,怎么越大反而越不好管教了呢。
帅帅小时候在妈妈眼中,是个特别乖,特别好带的孩子,妈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妈妈如果不高兴,他就放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可随着帅帅长大,他发现,妈妈对他干涉太多了:
从不能和谁一起玩,到上课不能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从早上必须吃鸡蛋,到晚上回家在院子里停留不能超过10分钟……
一系列的意见不一致,让帅帅对妈妈的管教越来越不服气,逆反心理越来越强。
有一天早上,帅帅和同学约好在校门口见面,妈妈送他到校时,他就没有先进去,而是在校门口等待。
妈妈回了个信息,一转头看到帅帅没有进校园,气恼地来到他跟前,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数落一通。责怪帅帅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翘课,她这还没走呢,就明目张胆地不进去上课。
帅帅没来得及解释,就被妈妈推搡进门,结果当天同学迟到了,来了以后责怪帅帅放自己鸽子,害他在门口傻等到上课铃响。
帅帅这一天心情都十分郁闷,回家后严肃地告诉妈妈,拒绝她送自己上学,如果妈妈执意要送,那么他就不去上学了。母子俩各有想法,最后闹得十分不愉快。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部分。
可在现实生活当中,父母大多看到的是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做这件事的原因,更别提去认真分析是内部原因起决定性作用,还是外部原因所致。
那么为何在孩子幼年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没有这么紧张呢?
父母的期望。表面上孩子服从了,内心却在排斥,对于他们的成长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01当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听父母的话,双方的认知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弗里茨·海德认为,人类普遍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知上出现不平衡和不和谐,就会有心理焦虑的表现,进而影响生活。
弗里茨·海德基于此提出了P-O-X理论——P和O分别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者态度。平衡理论假设这三者之间的状态是稳定的,可以排斥外界的影响。
如果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一方(P)和孩子(O)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意见一致(X),那么,家庭关系就比较和睦,孩子也能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发展。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由于认知受限,他们大多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并完成事情,所以,对父母的要求和指令大多是言听计从的。
根据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要经历几个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他们就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在孩子的幼年,处于学习的重要时期,他们通过看护者的教导成长,他们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从而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规则。这个时期,父母的认知就是孩子的认知模板,所以,两者趋于一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02当进入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认知往往处于不平衡状态当孩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规则,有了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模式后,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个人的喜好、选择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父母总是命令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或者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的想法完全不同,那么孩子不得不被迫去实现。
这时候,就会出现孩子与父母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当孩子与父母的认知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就会引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摩擦和矛盾。
正如上面提到的帅帅,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有了自己的喜好,妈妈每天早上让他必须吃掉一个鸡蛋,是出于加强营养的考虑,可是这件事否则不能变通呢?
其实妈妈完全可以和帅帅商量,由孩子做出选择,一周哪几天自愿吃鸡蛋,那么剩下的时间可以不吃,至于营养,妈妈完全可以从其他食物上进行辅助。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协调解决以达到最佳效应的,相信家长在工作中,都知道合作和变通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为何到了处理亲子问题时,就变成了强势的压制呢?
让孩子认可父母的意见,需要做到的就是平衡双方的认知。
03父母与孩子如何做到平等地沟通,恢复认知平衡状态?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平衡双方的认知,融洽彼此的关系。
▶多倾听少指令。
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不要因为疲累而忽略互动,尤其是不听孩子说,不让孩子解释,就去下达指令或者做出判断,最终会让彼此更加疏远。
▶多换位少压制。
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本身就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对父母来讲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对孩子来讲也许就是天大的难题。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在教育引导时,也要用情用心,而不是强势压制孩子服从。
▶多了解少评判。
中国有句成语叫“事出有因”,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做事总是有其根源和出发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去了解本因,少做出评判,不要用对错来衡量结果,要鼓励孩子的努力,要允许孩子的失败,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更好地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里特说,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要想有和谐的关系,倾听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多听孩子的表达,多观察孩子内心所盼,才是增进了解的有效渠道。
互动话题:
您是否遇到过同一件事由于沟通出现问题,孩子的反应也不一样?您对于高效沟通促进亲子关系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您留言讨论。
————————
我是玉螺妈妈,是三岁宝宝的妈咪,也是一名专业育婴师。
借助宝宝成长小故事,和大家分享育儿小知识,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父母。
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