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学季,入园门口萌娃们哭翻天,家长们愁容满面,正在努力地向孩子游说、劝说、甚至是威逼利诱,看着孩子们眼泪婆娑的委屈状,家长们红着眼睛的无奈样,真让人感到心酸。
此时作为家长的你,陷入两难的境地,到底要不要送?看孩子哭那么惨,家长心软了,犹豫着,“要不明天再送吧”,可事实证明,家长如果在此时立场不坚定,将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
一、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必经的“劫难”明星们也逃不过这一“劫”,记得《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女星马雅舒对女儿去幼儿园最为敏感,她和老公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闹得不愉快,他们的育儿理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不,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马雅舒不愿意放手让女儿脱离自己,而老公罗伯特则坚持要女儿独立,在送孩子去上幼儿园是遭遇了困难,孩子哭闹不止,马雅舒控制不住情绪而崩溃大哭,惹得小儿子也跟着哭。
在节目中不难看出,马雅舒对女儿和儿子的爱,比溺爱更甚,她惯着女儿的“问题”都已显露出来。女儿现已5岁了,不但打弟弟,还打马雅舒,对妈妈的话完全不听,特别的执拗,双方僵持不下时,结果都是马雅舒做出让步,这使得女儿愈加自由自在,有备无患,导致孩子去幼儿园时困难重重。
孩子在婴幼儿期与照顾者长时间分开,产生了分离焦虑症,这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孩子是最差的解释者,却是最好的感受者。”
父母的言行会产生镜像效应,并且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是最敏感的,他可以快速准确地接受到你的情绪和态度,正因为此,对于家长们来说,我们需要更好地修炼自己。
二、孩子初上幼儿园容易出现哪些情况?哭闹不止、拖拉逃离、装病耍赖、抓着家长不放手,面对孩子形形色色的入园症状,家长们苦不堪言,绞尽脑汁想办法还是应接不暇,虽然有很多家长们做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准备,在实际的经历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以下几种情况让孩子送幼儿园难上加难。
1、入园当“逃兵”
家长带孩子去幼儿园报道,昨天说的好好的,孩子也欣然同意,结果到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孩子一下子变得胆怯了,死死地拽住家长的衣角,不愿入园。老师走过来准备带他进去,他却哇哇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满脸涨得通红,家长不忍心孩子遭罪,只得带他回家,孩子第一天上学就做了“小逃兵”,第二天再送幼儿园,孩子依然哭闹不止。
2、给孩子“许愿景”
3岁的妙妙正式去幼儿园了,开学第一日,她还是很兴奋的,家长没太费力气就将她顺利送入幼儿园。可是第二天早上,她却赖在家里不想去,“幼儿园一点儿都不好玩,妈妈骗人。”原来妈妈和她描述说,幼儿园有她喜欢的芭比娃娃,她去了可以扮演公主等孩子喜欢的美好场景,结果孩子去了根本不是大人们说的那样,妙妙妈不得不和孩子展开车轮战式的讲道理。
3、威逼利诱
孩子每到上学的时间就开始找茬,一会儿肚子疼、耳朵疼、鞋夹脚,状况频出,这时家长们容易哄着说:“宝宝乖,好好上学,给你买漂亮的玩具。”或者,“不去幼儿园就不给你买玩具了。”终于在各种承诺诱惑下,孩子不排斥上幼儿园了,可是又多了一个毛病,就是每次上学都要讲条件,这让家长很头疼。
4、不放心交给老师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不忍心离开,一直站在校外观望,总想看孩子在做什么,状态怎么样,总怕老师对孩子不好,喂不饱孩子,照顾不好孩子。但实际情况是,孩子只要看到家长还在,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想呆在幼儿园,这样只会增长孩子的依赖心理,给他可以离开的希望。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做的是深究原因,对症下药,最重要的家长们首先要下定决定,无论孩子如何哭闹,都要让孩子坚持去幼儿园,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切勿将自己的忧虑、担心、不坚定的情绪传达给孩子。
三、孩子上幼儿园,家长要知道“七大忌”《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中提到,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父母是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能看到最好的自己,也能看到最糟糕的自己;能够看到生活中最美妙的时刻,以及最可怕的时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孩子,有关专家提醒家长,在入园初期切忌下面几类言行,助力孩子尽快适应。
1、忌兑现不了的许诺
在幼儿园门口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紧紧抓住家长的手不放,无奈之下,急于脱身的家长随口说:“宝宝不哭,妈妈一会儿就来接你。”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等到家长走后,有的孩子每隔几分钟就问一遍:“老师,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呀?为什么还不来呀?”问一次哭一次;有的孩子不肯吃饭,不肯上床午睡,说妈妈要来接他回家。
家长应该说得出,就做得到,如果经常用这种空口许诺,不但会使孩子感到伤心,还会对家长产生信任危机。
2、忌吓唬威胁孩子
有的家长选择吓唬和威胁孩子,“别再哭了,再哭我就不来接你了。”“不许哭了,再哭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停止哭泣才说的气话,但孩子的理解可能会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不爱我了”。这样可能暂时有效,孩子被吓唬住了,但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丧失了安全感,对去幼儿园感到更加感到恐惧和害怕,担心家长放学会不会来接他,从而对去幼儿园更会有抵触心里,也不能够好好享受在幼儿园的生活。
经常被威胁吓唬的孩子,要么性格变得懦弱胆小,要么会变得特别叛逆。
3、忌依依不舍
有些家长尤其是祖辈的老人,看着孩子大哭大闹于心不忍,常常走回来给孩子擦眼泪,又是抱、又是亲亲的,让孩子觉得家长们舍不得他;有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里多陪孩子一会儿,就能让他们成功地适应,孩子们知道家长终究要离开,在分离时产生焦虑感不会因此减少。还有很多家长不放心,经常中途过来探望,有的在围墙外、树阴下悄悄观望,当孩子看到家长的身影,就开始感觉委屈哭泣,央求着家长带他回家,这时有的家长抵不过孩子哭闹,就把孩子带回去了。
家长们对孩子越不舍,就越会让孩子感觉到有希望不去幼儿园,其实这样做只会拉长孩子的适应时间。
4、忌上上停停
幼儿园常常接到父母的来电:“今天孩子姥姥来了,就不去上课了。”“孩子早上闹得太厉害了,先不送去了。”于是今天有事休几天,明天病了休几天,家长休息孩子也跟着休息几天,这样上上停停,孩子来幼儿园的时候哭闹一次比一次严重,入园适应期将无限延长。而孩子刚培养起来的日常作息被打乱,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在面对孩子有情绪或哭闹时,难免起恻隐之心,很多家长选择妥协和让步,不规律的去幼儿园,将会增加孩子适应的难度。
5、忌负面询问
很多家长急于了解孩子幼儿园的情况,总会询问:“你今天你有没有哭呀?”“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有没有说你?”有时孩子还不能够完全表达明白,家长就自行推断,“午餐时间没人喂,是不是没吃饱?”“孩子那么多,老师是不是没有时间理你呀?”这类询问都属于负面询问,并带有负面的暗示,会让孩子联想起不好的事,引起孩子的消极和抵触情绪。
家长可以多问,“你今天交到新朋友了吗?”“有没有好玩的事告诉妈妈?”类似这样正面询问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幼儿园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淡化不适感,让他感到幼儿园是个让人高兴的地方。
6、忌攀比别人家的孩子
去了幼儿园孩子就进入了小社会,家长们看到其他小朋友比自己家孩子做的好,就容易拿和别人比较,比如,“你看小明上幼儿园都不哭”,“别的小朋友都比你吃的得多”,“人家都在学习,就你在那玩。”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不自信的想法,甚至会联想到老师不常理他是因为喜欢自己,从而更加不喜欢去幼儿园了。
家长们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发展的快些,有的孩子语言功能发展的好一些都是正常的,要了解自己家的发展阶段在哪里,不要过于着急给孩子压力。
7、忌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唯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放学回来时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甚至是一些没有营养的零食或饮料来作为补偿,结果会促使孩子因期待零食,在幼儿园用餐时不好好吃饭。尤其在周末孩子放假期间,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少,就选择在家补营养,连着几天大鱼大肉伺候着,其实这样容易破坏孩子肠胃的正常运作,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作息方面家长也容易有补偿心理,觉得上了一周幼儿园了,到周末就让孩子放松放松,晚上让孩子多玩会再睡,但却打乱了日常的规律作息,等新的一周,孩子又不适应幼儿园了。
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规律生活。
对于上幼儿园来说,孩子要面临一个陌生环境和群体,要从个体随意自主的生活过渡到有规律集体的生活,必然会产生很多不适应,不愿意去幼儿园是一个常见现象。
教育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强调,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并且认为这是成年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鼓励的词根,当然是,勇气。当我们努力鼓励别人和我们自己时,实际上是在帮助发展勇气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入园初期,家长应切忌以上几类言行,要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鼓励,而不是放纵孩子,和老师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渡过这段时期,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