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很多人问我,在里面干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呢?
嗯,是思考自己的人生。
和几乎所有的人一样,我也很好奇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里面去的,是家庭的原因,是性格的原因,或者仅仅是运气呢?我一直在反复推算。
我小时候没经历过所谓的家庭教育。
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好,父亲在外地工作,而母亲忙着做进出口生意,中越两国不停的跑,所以他们把我放给了爷爷奶奶。我平时在铁路幼儿园上学,放学之后自己走到火车站(距离很近,下个坡就到),去找在那工作的奶奶,然后自己玩,等她收工。
奶奶把我带回家之后,就忙着喂猪、种菜和做饭,晚上吃了饭还要做家务。
这时候我一般都跑去找爷爷。爷爷在单位是会计,时常忙得很晚,我就在爷爷工作的仓库玩。
如今的家长们会给孩子安排一些课外教学,琴棋书画什么的,那时候不是,那时候大家可能都觉得,孩子不饿死就算成功了。所以我几乎都是自己玩,偶尔会有几个同龄的院子小朋友在一起,但也是玩一会就各自回家。
这种基调一旦定下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我回想了一下,自从有记忆开始,我就从来没有在父母身边生活过。
所以“家庭”对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词语。
我小学读了两个小学,中间经历了父母的离婚;初中读了4个学校,一开始住亲戚家,后来住学校,最后住的网吧;高中换了3个学校 --- 一开始住宿舍,到后来自己租房了;大学?呵呵,似乎除了体育课,其他的课就没上过。
在这么一个环境不断变化的成长过程中,我变得没什么主见,感觉一直被生活挟持着前进。别人叫我去哪我就去哪,当地有什么吃的,就吃什么。我也没有关系好的同学和朋友,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过客。
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归属感,读书时期我大约换过7、8个地方生活,每个地方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区别,感觉是一样的。
后来有一次我前妻问我:“你到底是哪的人?”
我说:“我真的不太知道。”
其实有时候我有点儿恨父母,他们从来不教我做人做事,也不会给我讲什么童话故事,一把我生下来,就让我颠沛流离。
印象中跟父母的联系就是我生日时他们会打一个电话来,然后春节时会抽一天时间陪我。
不过我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谁都想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可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
我进去之后,母亲在给我的信中,一直在自责,说都怪她,是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让我走上了歪路。
我说:不怪别人,怪我自己。
没有人规定说怎样的成长模式才会有好的未来,贫民窟也会出总统,富家子弟里也会有烂人。一味的苛求环境,只会是自寻苦恼。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我们实在不能要求他们更多了。
在里面听到最多的言论就是:要不是XXXXX的原因,我肯定不会进来。
我觉得发泄可以,但是抱怨过后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己。
人生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走的,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反思自己。
环境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机遇也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可是,我们可以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盘,让人生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