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跟我抱怨,孩子喜欢与别的小朋友玩,但经常赖在别人家不走令人头疼。原来前几天晚上,孩子受邀去邻居家玩,到点朋友去接,孩子还想玩一会,朋友答应,结果一个多小时下去,这孩子一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朋友很尴尬,只好连拖带拽的把孩子强制拉走,可想而知孩子哭的撕心裂肺。
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能够在别人家玩耍,应该是件让其感到高兴愉悦的事情,但其表现行为呈现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孩子的自控力差,是孩子不听话,还是孩子不遵守规则呢?
孩子年幼,他们的阅历和见识限制了他们对于整体事件的把握,他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项,而爸妈是从整体角度看待,所以双方因为立场不同自然会出现矛盾。
爸爸妈妈如果站在小朋友的立场上,当爸爸说:时间到了,我们要回家了。小朋友一般回答:我们才刚刚开始,或我还没有玩够,或让我再玩一会儿,等等。
仔细分析一下孩子每一个回答,它们是在一定的现实环境下必然产生的,也许他们玩的这个游戏真的刚刚开始,孩子们不想中途被打断,这就像成人玩手机游戏玩到一半,女人肥皂剧看到关键剧情,这种千钧一发时刻让你退出、让你中断,是不是内心有想跟对方拼命的冲动?
事实上,小朋友的反应也仅仅是撒撒娇,磨磨唧唧而已,最多也就是故意嘴硬而已,相比成人的表现,这个好很多了。当然,赖皮在别人家不走也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不仅打扰别人生活,也会让孩子养成“父母也无法奈何”我的心态。
孩子的赖皮表现实属正常,与孩子个体的发育也很匹配,不过这种行为有损于他人利益,故需要一定的限制行为。当孩子下一次,他又用这些小把戏故伎重演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这样做。
第一,建立“游戏”规则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规则,有的规则宽松有的规则严谨,对孩子而言,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玩得开心玩得自在。
当孩子说我们才刚刚开始时,爸爸妈妈完全可以通过观察给出一个大约时间,双方击掌约定好时间。当时间快要到之前,对孩子们进行提醒。如果孩子能够识别时间,可以用定闹钟的方法,进行自动提醒。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拖延”性,主要是因为他们主要目的就是玩耍,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爸爸妈妈需要提前对小朋友讲一些关于时间与场合的事情,以便他们在制定规则时进行很好的配合。
时间tips:闹钟习惯是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共同制定,慢慢养成的,比如平时有外出计划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5分钟后我们要出发了,妈妈订上闹钟,闹钟响了,就要穿鞋子出门了。
第二,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每天到了睡觉时间,家长喊着 该睡觉了,睡觉时间到了之类的话,甚至表现出一些愤怒,孩子依然玩出花的不睡觉,明明需要睡觉每天重复,依然是睡觉困难症。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父母,父母直接采用的是你必须听我的的权威方式,并没有给孩子一个限制的选择权,孩子不愿意听也很正常。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可以询问,今天睡前是玩会手指游戏还是讲个故事,是一起唱首歌还是讲个笑话呢,这样既可以解决上床问题,也同样增进亲子关系。
同理,孩子赖皮不想回家,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选择项,比如你是现在跟爸爸回去还是10分钟后妈妈来接你,等等,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并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以及重视孩子需求,内心排斥减少,更容易配合。
第三,换位思考共情
成年人与孩子因为生活阅历及年龄等的差异,思考思维方式自然存在不同,成年人认为合理的内容在孩子眼里会感觉是限制,如果父母进行一个换位思考,接受接纳孩子的这种情绪,会很容易得到孩子的谅解以及配合。
孩子赖皮不走是因为开心的玩耍被打断,自然会有各种的不情愿。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一定要蹲下来,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上,注视孩子的眼睛说,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继续跟小伙伴在一起玩,但现在天晚了,而且妈妈上班忙了一天特别累,想回去休息,你是否愿意陪妈妈一起回去呢?
每个孩子对于父母的热爱并不亚于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热爱,父母只需要很真诚的对孩子实话实说,孩子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愿意配合。
孩子赖皮只是孩子直觉表现,并非故意为之,爸爸妈妈需要用耐心和热情慢慢引导。
孩子的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父母使用正确的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