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进入中国20年,在众多早教机构不断将早期教育引入千家万户的过程中,逐渐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信息互联网高度发达,终身学习已经是常态的时代,早期教育作为一生教育的开端,却有点被孤立。早教行业的发展速度正在被需求碾压,与时俱进成了供需双方共同的呼声。
焦虑什么给你什么,过于商业化的早教市场
UC大数据在2017年5月发布了《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焦虑指数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南京、广州,其中导致中国妈妈焦虑的三大最重要因素为:孩子健康、孩子教育、夫妻关系。孩子,是妈妈最为焦虑的因素,超过夫妻关系。
当教育成为一种焦虑,商业化供给就成为一种必然。一边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一边就是提供各种教育服务的商家。
早教市场似乎百家争鸣,每家都宣称自己是国际化的,科学的、保证孩子升幼升小的,但本质里的教育价值其实很难衡量。
他们要么是快乐、运动等泛化的教育理念,要么是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幼升小、双语、国际化、记忆力之类的技能学习,前者无法衡量教学价值,没有实质。后者过于功利,让孩子过早承受压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幼年不是不能输的起跑线,早教需要更理性的视野
当教育变成一种竞争,学习也就变成了压力。
此前的一则新闻:
上海一对夫妻,孩子两岁半便开始秃头。每天起来枕头上都是头发,晚上睡觉总是满头大汗,半夜频频惊醒。
妈妈以为缺钙,去补钙,完全没效果,头顶很快出现四五个硬币大小的秃点。去皮肤科看医生,医生觉得不可思议:这是斑秃,只有压力大的中青年才有,从未接诊过这么小的孩子。
医生问原因,妈妈说,为了让孩子进一家知名幼儿园,暑假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学、钢琴、画画、主持人5个培优班,丝毫不敢懈怠,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新闻源自《辽沈晚报》)
每个教育阶段应该有每个教育阶段的特性,因为竞争压力,把本不属于幼儿年龄段的学习任务强加给孩子,结果差强人意,甚至会对孩子一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对于小学开始的学校教育,早期教育所承载的其实是各种基础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比如孩子的学习兴趣、习惯、专注力等。
所以,早教的真正意义不是应试教育提前化,而是遵循孩子天性做好引导,让他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更大的世界,社交能力早教是新阶段刚需
随着城市化的提高,对孩子陪伴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普遍问题,更多家长带孩子来上早教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怕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害怕孩子离开自己的照顾不能自理。这已经成为需求痛点。
此外,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现,家长对早教,包括对社交的认知,早已不再满足于孩子能够与小伙伴和谐相处,而是希望孩子在关注自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他人,融入社会。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社交能力已经成为孩子成长的根本要素,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身处信息互通的时代,现在的孩子不仅要学会交流合作,也必须具备跨学科整合、逻辑思辨以及信息处理和输出等方方面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根基就是社交。因此, “社交”的概念比以往已经更加宽泛。
以社交为核心的早期教育,老师的教法也完全不同,孩子成为课堂的中心,老师从“传授者”变成了“引导者”——引导孩子通过体验和探索获得认知,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专业展示,鲱鱼宝宝社交能力早教开启赛课活动
鲱鱼宝宝是以社交能力为主打的早教品牌,先后投入了上千万元,自主研发出一整套以社交能力为核心的全能力早教课程。
好的理念,好的课程,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即将开启的“鲱鱼杯!全国早教指导师菁英大赛”,就是为推广鲱鱼宝宝社交能力早教课程而发起的专业大赛。
这次比赛,8月16日正式开启。分为海选、复赛和决赛三个部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