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背后有颗自卑的心,越努力陷越深,教会孩子这招才行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有一个父亲,看到初二辍学的孩子,每天呆在家玩手机游戏,想想就来气,于是就批评孩子:“你要么就去学点技术,要么就回学校上课,或者出去工作也行啊,你不能老是呆在家里玩游戏啊!……”

没想到,父亲话还没说完,孩子一脑袋撞到了墙上,这可把父亲吓出来身冷汗,还没等缓过神来,儿子回怼了一句话,让父亲的心结成了千年冰块,心寒得让人窒息,只见儿子凶狠狠地对父亲说:“你死以前,我都不会找活干!”

看到这里,我想在大多数家长心里,可能会冒出这样一个疑问:这孩子的良心是被狗吃了?难道父亲上辈子得罪了他,这辈子来寻仇的?

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错了,据孩子的姑姑反映,这孩子实际上非常懂事、孝顺,而且还很勤快。比如说,他对身患重病生活无法自理的爷爷,就照顾得非常周到——每天晚上帮爷爷端屎端尿,对老人日常起居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关怀与照料。

但这么懂事、孝顺的孩子,为什么会中途辍学沉迷网络游戏呢?为什么会对父亲恶语相向呢?

要想探寻真相,我们有必要看看孩子的父亲,是怎样评价自己儿子的:

“我儿子不是一个能吃苦肯下功夫的人,我压根就不相信他愿意出去找工作,他就是好吃懒惰惯了!”

而孩子的自我评价倒是和父亲的推断遥相呼应:

“我打游戏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因为我在游戏中很厉害;而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自己很失败,内心很自卑,觉得自己啥都不会,只有通过游戏,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为什么父亲口中的儿子,与姑姑描述的儿子迥然不同呢?到底谁说的才是真话?

其实,他们两人说的都是实情,换句话说,孩子固然有懂事、孝顺、勤快的一面,但同时,他又被自己的否定观念给打败了;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孩子的这种自我否定观念源自于父亲的负面强化——你就是一个除了玩游戏,啥事不会干,好吃懒惰的人!

因此,在父亲的这种强烈暗示和负强化之下,孩子懂事、孝顺、勤快的一面,压根就发挥不出来。

这就像催眠师在对一名举重运动员进行催眠治疗时说:“你无法将桌上的铅笔拿起来(负强化)。”,结果,在催眠过程中,这位能够轻松举起180多公斤重量的运动员,竟然真的拿不起桌上的这只铅笔。

实际上,催眠师并没有削弱这名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也就是说,他仍然跟以往一样强壮,只是,在催眠师负强化暗示下——“你无法做到”的这种观念,促使(运动员)相反的肌肉收缩,违背了他的意愿;最终导致其无法显示出有用的力量。

所以说,打败他的不是别人,而是运动员自我否定的观念;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维尔.梅尔兹在其著作中写道:

“如果你得到过一个信念,而且你对这个信念深信不疑,那么这个信念与催眠家对受催眠者所施加的力量就是同样的了。”

与其(如父亲所)说这孩子是一个不愿吃苦,好吃懒惰的人,更为贴切的描述是,孩子被父亲这种负强化暗示(催眠)下,真的就成了一个除了玩游戏啥事都不会干的人了;

就像举重运动员被催眠后,无法拿起桌上的铅笔一样,孩子懂事、孝顺、勤快的一面,被完全堵塞而无法正常呈现出来了。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是内心自卑感驱使下自我实现行为。

而导致孩子内心自卑,觉得自己很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责任不能完全推到父亲头上,但是不得不说,与他父亲错误的管教方式脱不开干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拜父母所赐。

而孩子在这种自卑心理的驱动下,一方面,会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以及坎坷耿耿于怀——将“技能”上的失败看成是“个人”的失败;或者把学习成绩(工作绩效薪资)不如人,看成是“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以至于无法自拔。

另外一方面,孩子内心又有证明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因此,他要么把希望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手机游戏中寻找自我价值以及认同感;

要么将矛头对准自己的父母,以叛逆、敌对甚至自残的方式,以求在与父母的较量中占得上风——你看吧,你奈何不了我!以此获得内心扭曲甚至是畸形的自我认同感。

这就是案例中的儿子,从原本的懂事、孝顺、勤奋,发展到后来的沉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且对父亲恶语相向的根本原因。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帮孩子“解除”自我否定的信念呢?如何协助孩子战胜自卑感,重新回归到正常学习生活中来呢?

(一)善于挖掘并认同孩子身上的独特性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内心很自卑,感觉自己很失败,实际上是在父母错误的管教(比较)下,经常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比如不少父母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轻轻松松考90分、100分,而你却每次都不及格?妈妈的脸都被你丢光了!”或者说:“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呢?人家小王同学,一回到家就会自觉把作业写完,哪像你,回来就知道玩手机!”

于是,慢慢的,孩子开始相信并接受父母的消极观念了——我的学习成绩(或行为习惯)不如别人,因此,我是一个低人一等的人,自卑的种子,由此种下。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个别独特之处,就好像世界上的每一片雪花都有个别独特之处一样。”

就像文章开头案例中的儿子,或许在学业上,他的确落后于人,但是在孝敬(照料)老人的方面上,确是大多数同龄人比不了的,这就是儿子身上的“个别独特”之处。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个别独特”之处视而不见,却老是盯着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孩子哪有不自卑的道理呢?

正如著名神经病学家诺顿.威廉姆斯博士在某次演讲时说:

“近代人的焦虑与不安全感是由于他们缺乏自我实现,只有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现特质、独一、不同性,便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全感。”

他接着又说:

“一个人只要相信他有其独特性,便可以轻易地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结论:父母善于挖掘孩子的独特性,才能够让孩子轻松的实现自我价值,并且以正确的方式获取自我认同感;而父母对孩子独特之处的关注,即是孩子战胜自卑,获取自信的能量之源。

(二)别被“越努力越幸运”的观念所蒙骗


我们经常认为,努力可以换来如愿以偿的改变,比如:(要求孩子)努力克制别玩手机,可以使其戒掉游戏成瘾行为;或者认为只要努力减肥,拼命克制食欲,就一定能瘦下来;努力紧盯孩子的学习,就一定能帮孩子把成绩搞上去……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越努力不一定越幸运,有时候甚至会使得情况更糟。专注研究了一辈子“习惯与学习”的心理学家奈特.邓莱普博士曾说:

“努力是去掉坏习惯、养成新习惯的最大障碍。努力克服坏习惯,只会使这种习惯增强。”

心理学家马休.查波尔博士也曾经指出:

“使用意志力或努力来对抗烦恼,只会加深烦恼,使烦恼不易去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一味地努力想要帮孩子戒除手机游戏却徒劳无功的原因了;当然,这也是不少家长整天像赶鸭子上架般地跟在孩子身后,叮嘱孩子学习,或者“努力”陪娃写作业,却吃力不讨好的原因。

甚至有时候,孩子在父母反复唠叨、咆哮、训斥下,反而变得越来越“笨”。就像有的父母说的:“这孩子怎么越骂越傻呢?”,实际上,不是孩子变傻了,而是孩子被父母成功的“催眠”了,导致其对自我产生了怀疑以及否定的观念。

(三)“放松”是解除自我否定观念的有效方式之一


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维尔.梅尔兹曾说:

“我们目前所拥有的观念,不管其好坏、真假,都是在漫不经心的情况下形成的,丝毫没有一点勉强,也没有意志力的驱使。我们的习惯,不管好坏,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养成的。所以,要培养新观念、新习惯,也应当使用相同的过程,也就是要放松身心。”

我们举例说明:有个人参加工作面试,内心紧张得不得了,而这种紧张是不自觉地发生的,而不是他经过一番努力才使得自己变得紧张的。

因此,他同样无法借用努力(克制)等方式,使得自己摆脱紧张的情绪,换句话说,他如果想由紧张变得放松,靠努力是行不通的。

父母到底应该如何让自己以及孩子学会放松呢?

1. 缓解自我焦虑情绪


父母焦虑情绪下的气急败坏,是导致孩子内心紧张的罪魁祸首之一。我经常和家长们分享的一句话便是:

“纵然父母对孩子所讲的话再有道理,如果是用火急火燎气急败坏的方式说出来的,在孩子看来,就是蛮不讲理。”

因此,想要让孩子得以放松,以发展出积极正面的行为习惯,父母有效缓解自我焦虑,是刻不容缓的事。

那么,父母该如何有效缓解自我焦虑的情绪呢?在廖老思专栏课程《13招让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中的第5课《爱玩游戏孩子情绪易暴躁不耐烦?父母缓解自我焦虑情绪是关键》,有详细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2. 利用心理图像来放松自己


心理图像一

在心里想象自己正伸展全身躺在床上,想象着自己的双腿是用“水泥柱”做成的——很重,很重;

以至于已经陷在了床垫里面。紧接着,依次想象着自己的手臂、肩膀、脖子、胸膛、背部都是用水泥制成的,它们也重重地压在了床垫里……

心理图像二

想象自己是一个用绳线穿着的木偶人,我们的双脚,用绳线松松地连在小腿上,而我们的小腿,同样是用绳线松松地连在大腿上。

以此类推,我们的臀部、腰、肩膀、手臂、前臂、双手、脖子、脑袋,均是由绳线松松的彼此相连着,整个身体松松地散在柔软的床上。

心理图像三

想象自己就是一个气球人,自己身体内鼓鼓的充满着气体,接下来,我们想象脚跟下的活塞被打开了,身体内的空气开始呲呲地往外泄出;

我们的双腿、手臂、头、脖子等部位,也依次扁了下去,最后只剩下橡皮外壳摆放在床上,最后,连胸部的一个活塞也打开了,空气继续往外呲呲地泄漏,整个胸部开始松松地踏在床上……

心理图像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藏,那就是我们对过往美好的回忆,而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美好画面的时候,便能够让我们重温昔日轻松愉快的景象。

这景象也许是你和老公谈恋爱时的花前月下,也许是多年以前,全家人一起到海边旅游,走在柔软的沙滩上;又或许是,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间打闹,在小河中摸鱼抓虾,在树林小径悠闲散步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美好的画面,都可以成为让我们得以放松的催化剂,你只需要把它们重新呈现在脑海里。正如麦克斯维尔.梅尔兹所说: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松弛力量(放松),或加点有意的努力(回忆美好画面),就有足够的条件来克服否定的行为方式。”

最后,有必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如果孩子压根就不愿意接受父母积极的建议或影响,甚至拒绝与父母沟通,不愿意和父母阐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那么,以上教孩子自我放松的技巧,就难以实施操作了,这就需要父母先与孩子建立亲子间的信任感,以及建立良性有效的亲子沟通;

具体实操技巧,可以参考廖老思专栏课程《13招让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中的第1课《孩子沉迷玩手机游戏为啥屡禁不止?父母忽略这点,付出再多努力也白费》,以及第7课《孩子沉迷游戏拒绝和父母沟通怎么办?心理治疗师力荐的4部沟通法》。


关注我“廖老思父母加油栈”,教你轻松帮孩子戒掉手机游戏。5000个成功“戒瘾”案例,提炼最实用、有效的方案技巧给你;关注后可点击【专栏】购买《13招让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凭专栏购买截图发私信,可以领取廖老思亲自整理的《常见育儿问题解决方案》哦!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