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常能听到"逆商"这个词。
【逆境商数】是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方式即对挫折 ,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现在的生活比较舒适,大人又给孩子过多的关爱,孩子的生活顺利幸福。
而逆商相当于一个人心理上的免疫力,当家长把孩子生活中的负面东西有意无意地给屏蔽掉了,孩子生活在一个近乎无菌的环境里,他的心理免疫力就缺乏锻炼,长大后,当他暴露在真实环境里,经历生活的起起落落,就会表现脆弱,难以承受。
所以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培养孩子的逆商,对于现在的孩子尤其必要。
但是现在90%的父母对逆商的培养和挫折教育,是有一定的误解的。
父母们的想法很奇怪:每次有孩子承受不了压力离家出走,或是跳楼自杀,他们都会说这是因为孩子的心理素质太差,承受不了挫折,所以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要多人为地制造一点困难和打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坚强。
记着17年7月份,最为炎热的时候,主持人乐嘉,就为了所谓的挫折教育,带只有4岁的女儿徒步穿过沙漠。
出发后,4岁的灵儿很快体力不支,腿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尽管乐嘉看到女儿忍受巨大煎熬,女儿还一直在求饶,但是乐嘉却依然狠心让她坚持下去,这次徒步,持续了4天。
一个4岁的小女孩,到底能从这几天的磨难中学到什么呢?
4天76公里的沙漠徒步,远远超出了一个四岁女孩的的承受能力,这次磨炼对她来说就是彻彻底底的痛苦。并且,整个过程中,面对孩子的求助,乐嘉都不予理睬,孩子当时的无助也可想而知。
他在出发前,还跟女儿约定说,"不哭的孩子最美。"哭本来就是一个人难过时最自然的情绪,不让孩子哭,很多情绪得不到舒缓。而且,这还会让她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不能被接纳的,于是不得不学会假装坚强。
这个过程,真的会像乐嘉设想的那样,让女儿变得勇敢坚强吗?
勇敢坚强是人有了充足的爱自然萌生出的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信任,而不是把苦难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导致本就脆弱的他们变得不堪一击。
孩子太脆弱,从来不是因为从未经受过挫折,而是他们没有有效习得成功解决挫折的方法。
挫折教育的误区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是如何建立的呢?心理学家认为:
第一,是要让孩子有成功掌握环境的经验;第二,是给孩子足够的肯定。
而大部分家长的挫折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很难让孩子从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掌控环境的体验。本想要磨砺、增强孩子的信心,结果却压垮了孩子。
挫折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1.为了挫折教育,故意制造挫折
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是让孩子多一些挫折的体验和经历,比如,带孩子去农村住一段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但是,不是父母心里有了挫折教育的想法之后,就对孩子过分严厉、苛刻,动辄训斥或打骂。
父母在必要的时候也不给孩子应有的帮助,支持利励。
其实这种做法恰恰是剥夺了孩子抗挫折的资本,对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这是有害的。
2.不注意挫折教育的时间性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挫折教育明方法和程度都应不同,要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去调整。
3.当孩子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完全撒手不管,认为这是在锻炼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父母是应该尽量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但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在孩子遇到挫折后:父母的引导。
父母的责任是,教给孩子怎样应对困难,所以父母要认真分辨挫折的程度和性质,区别对待,不能真的完全放手。
有些我们认为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其实是很大的事。
4.完全放弃肯定、夸奖、鼓励、赏识
其实这些和挫折教育不矛盾,关键是方法问题。
现在父母们提起挫折教育似乎只是强调孩子的承受力,好像只要让孩子经历困难和挫折就够了。
其实不然,我们的想法要更积极些,更有建设性,要想想哪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具有超越困境的能力。
我最近翻乐嘉老师的微博的时候,又发现,最近乐嘉老师把女儿送到了少林寺,还说这是第二次了,说女儿今年已经6岁半了,不算小孩了。
孩子因为去年太苦了,今年死活不肯去,乐嘉老师说终于把她骗过去了。
师傅说孩子翻跟头偷懒,要罚站马步。乐嘉老师就说师傅看着罚,说自己平时太宠孩子了,让师傅要求狠点,让孩子学会坚持,不可半途而废。
乐嘉老师和大部分父母们是一样的,奉行的挫折教育,只注重挫折,不注重教育和引导。
在这些人为制造的苦难中,父母不能在孩子无助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反而袖手旁观,就好像有苦难加身,就能让孩子自动变坚强一样。
如果孩子表现得很无助,他们还会指责孩子不够坚强,这让本来就很害怕的孩子,还要接受来自父母的二次伤害。
结果就是,在挫折教育中,孩子的自信心还没建立,就被父母摧毁了。
你希望的是让孩子习得韧性,习得坚强,习得刚毅,可你万万没想到,过度而又毫无支持的挫折教育,只是让孩子习得了悲观、无助、放弃、自卑、逃避、泄气和拖延。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情况下,把他扔进一个坑里,他就能自己爬出来。想要让孩子变坚强,父母应该陪伴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英语里有的一个词:resiliency,可译为"回弹力",我们父母应该把挫折教育的重点,放在受挫以后的反应上。
挫折本身不能让人成长,学习应对挫折才会
这些年,我们时不时的看到一些因成绩不好、考试失利、恋爱分手、工作失业等原因而跳楼轻生的新闻。
事后追踪,大多是从小没吃过什么苦,长期处于家庭期望和学习高压下的孩子。
之前我在公司,负责省内的财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有一年进来的新员工,我培训完后,在我告诉她某一天的任务后,一个女生哭了说,老师你给我压力太大了,我刚毕业,我什么都不会。然后嚎啕大哭。
我当时惊呆了,仔细回想我并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啊,就是制作简单的现金流水,弄完了就去熟悉开票软件,尽快能独立开票。
结果就是我只能百般安慰,万般开导。我生怕她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来。
事后我和其他部门同事聊起这事,他们说,正常得很啦,现在有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苦。工作中语气重点就随时给你撂挑子,一个眼神可能就会触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
教育家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父母应该怎样正确的去给孩子挫折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逆商、培养孩子的回弹力?
1.让孩子知道,他在我们心中有多重要
充实孩子的情感储备库,简单地说,就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信任和尊重。
这是孩子在成长中,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
很多时候,幼儿的哭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都是由于他们的情感储备库空虚所致。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以各种方式不断地给他充满这个情感储备库。
2.让孩子知道,任何负面的事情,都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幼儿,我们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错误和失败不是什么坏事,不可怕,而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要让孩子知道,任何负面的事情,都有积极意义。帮助孩子学会辩证地去看事情,明白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躲避,要想办法从中学到东西,有收获。
3.培养孩子变换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国外专家谈逆商培养时,对变换角度去看问题能力的培养,常常被放重要的位置上。
因为,当我们具有变换角度去看问题的能力时,很多困难挫折、逆境就会变得不那么严重,甚至消失了。
有时当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事情,我们就会明白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们还会发现,事情原本并没有那么糟,只是我们自己把它的坏处给放大了。
这种跳出来看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还原,看清真相,从而能更加心平气和地去面对。
当孩子在同学间遇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学习上遇到挫败等等,如果孩子能够变换角度去看,孩子就更能看清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培养这样的能力,我们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省,学会承担责任,摆脱受苦者的心理模式,主动去扭转逆境,更好的适应挫折。
美国逆商研究者凯缇▪弗雷研究了许多突破逆境获得成功的孩子们,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性格特征是:自我依赖、独立、有自控力、充满希望的、有目标感。
不是必须经历苦难,才能学会勇敢。
挫折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充满了细节,需要耐心和理解。孩子的成长不止是鲜花和毕业照,哭闹和犯错也是在他成长。
-end-
我是@悦妈育儿经,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培养优秀的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