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太死板,反让娃丧失初心,不妨试试“变换奖励原则”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文|小鱼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朋友最近向我抱怨:越来越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了。

之前女儿一直嚷嚷着想学钢琴,尽管这是笔很大的支出,但为了支持孩子的兴趣,她还是咬咬牙买了架。

得偿所愿的孩子刚开始那段时间还挺自觉,不用催促自己就能主动练上几小时琴。

可时间一长,朋友发现孩子貌似只是“三分钟热度”,坐在钢琴前不到半小时就开始左摇右摆,根本坐不住。

跟孩子讲道理也无济于事,为了不让孩子对此彻底失去兴趣,她开始试着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

一开始的效果的确不错,可慢慢的孩子手里积攒下了越来越多的零花钱,开始对这种奖励的方式不感冒了。

甚至于要求妈妈对奖励加码,原本的激励手段,竟然有了些许“商业化”的味道。

01物质奖励的确能起到一时的效果

曾经有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物质奖励实验”,也叫做“斯金纳的箱子”。

他将一只小老鼠放到了自制的木箱子里,由于饥饿,老鼠完全失去了方向,并在无意间踩踏触发了其中的机关,轻易得到的食物满足了这个小东西的需求。

经过几次这样的按压之后,小老鼠已经完全掌握了获得食物的技能。

可这样的热情和满足感并未持续多久,老鼠很快便厌倦了,只在肚子饥饿时,才会选择按压机关来获得食物充饥。

实验结果证明:奖励给孩子带来的激励也许会在短时间内迎来爆发,但这种作用并不具备持久性。

这跟朋友督促女儿练琴是一样的道理,通过“练琴——赚取零花钱”的奖励方式,的确调动起了孩子的热情。

但目光放到长远来看,相较于练琴,孩子的注意力更多被赚零花钱而吸引了。

物质奖励的手段有利有弊,运用的过程也是有学问的,否则只会养成孩子的“白眼狼心理”。

02为何奖励会催生出白眼狼?

1)奖励的甜头,会让孩子发生目标错位

箱子中的老鼠,一开始频繁按压机关,就是为了享受获得食物的满足感。

孩子努力练琴赚取零花钱,也受到了物质奖励的甜头的驱动。

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孩子逐渐丧失对练琴的兴趣,反而越发沉溺在赚取零花钱的成就感中。

这并非个例,有位采取相同教育方式的宝妈在后台向我诉苦:孩子原本勤快懂事,总会主动帮自己做些家务。

见孩子如此表现,自己便会习惯性地给予零花钱作为奖励。

直到前几天,下班时孩子直接伸手朝她要钱,理由是进门时帮她拿了拖鞋。

孩子的这种心理让她开始反思,原本作为好习惯奖励的金钱,如今反倒成了将孩子推向市侩的“一双手”。

2)难以满足固定的奖励,欲望开始放大

所有父母运用奖励的初心,都是希望能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用得多了,有时却成了一种负面手段。

就好比很多人饥饿时一碗米饭也觉得开心,但若是每次都只给一碗米饭,慢慢就不觉得是多么值得人珍惜的东西了,开始向往更昂贵更丰富的食物。

就好比后台私信我的那位宝妈,她采取的“家务有偿制”,最开始洗一次碗两块钱,孩子乐得屁颠屁颠去洗。

后来孩子主动要求五块钱,被拒绝后,明确表示:“就给两块钱,我才不洗呢!”

原本作为激励的“物质奖励”,最后却使孩子的欲望膨胀,得不偿失。

03如何让奖励发挥原有的效果,且保持长期有效?

家长不妨参考一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变换奖励原则”。

这对于物质奖励式的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启发,包括很多企业也在采用。

▼关于变换奖励原则,家长该懂

在相同条件的箱子实验当中,老鼠能获得的食物不再设定为固定的一种,每当开关被触动,都会随机提供不同的食物。甚至于有时为一份,有时为两份,充满了未知的新鲜感。

在这样的条件下,老鼠的表现不同于之前,兴趣也维持得更久。

可知,多元化的奖励,更能跳动积极性,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分每一秒都存在着新鲜的刺激,这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04如何正确将变换奖励原则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1)制定完善的规则,并告知孩子其中因果

运用奖励之前,父母应当先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规则,提前告诉孩子何可为何不可为,并向其说明其中的原因。

待孩子同意后即可实施,这样能避免孩子许多不合理的要求。

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能实现一次次的突破和改变,背后的动机都来自于强大的精神支撑。

那么,如何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动机结合起来呢?

▼举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洗衣服这件事,父母的要求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完不成就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如若孩子如约完成,父母也要对每次的奖励保持神秘感。

奖励可以不规律,除了物质和金钱,也可以是父母的一个拥抱,或是一次可以提出合理要求的权利。

当然,在对孩子夸奖的过程中,也要特别强调值得表彰的地方是哪里,比如:衣服洗得很干净,过程中很细心。

这样的精神鼓励,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并主动延续下去这个好习惯。

另外,父母也要记得指出孩子的每次进步或退步,才能帮孩子在培养习惯的路上不走偏。

2)对孩子的主动给予额外的表彰

如果孩子开始主动坚持做一件事,父母可以在原有奖励的基础上适当加码,并给予赞扬。

毕竟说到底,良好习惯的真正养成,还是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强制的行为不属于兴趣。

美国研究院顶尖专家彼得本森博士,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火花”理论。

他认为,大部分孩子生来都具有某种潜力,通过后天的关注、热情、兴趣的加持,能为其提供人生的动力和方向。

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家长也需要先找准孩子兴趣的“火花”,才能事半功倍。

3)即使孩子做不好,鼓励也要大于苛责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做不好的时候,这时家长如果再加以苛责,无异于火上浇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自然也就豁然开朗了。

只要告诉孩子,做不好不必心急,可以一起来探究失败在哪里,而后再一起改进,直到获得成功。

鼓励的力量,有时比想象中还要强大。这就像“标签效应”,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让他相信自己可以。

父母使用奖励机制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学会变通,这才是基本核心。

不光是奖励的多样化,精神上的鼓励也一样要跟上,才能让孩子在其中获得主动性。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