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样,经常发现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我们花费这么多时间去教育孩子,为什么他还是“什么都做不好”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周一的早上我经历了人生中最为煎熬、尴尬的五分钟,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块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样焦灼。事情是这样的:
大宝所在的幼儿园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并通过轮流制让每个小朋友上台分享一个时长五分钟的小趣闻。
我和孩子的爸爸周六、日倾其所有的陪大宝背诵、进行模拟演练,我还特地请了半天假来见证这“光荣的时刻”,可是谁能想到大宝在台上一度表情呆滞,声音哽咽,完全无法正常的说出一个完成的话,更别说是一个小故事了。
“为什么他什么都做不好?”这个质疑的声音在我脑中反复盘旋,当下,我感到我即将被怒火烧成一个滚烫的火球,我愤怒的看着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我的孩子,我无话可说,强忍愤怒尽量用平静的语调和他说让他好好上学。
之后我和老公抱怨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老公特意用了吃饭的时间跑来和我认真的沟通了关于这件事如何对待的问题。
他说,大宝在前一天的晚上偷偷的找他说自己很怕,怕做不好小故事分享爸爸妈妈会失望难过。听到这里我心里非常的难过,我的孩子是多么的敏感、善良,我这个“火爆妈妈”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什么都做不好”,我想我才是需要成长进步的那个。
现实生活中,我和我身边很多孩子家长多数时候都会陷入一种叫做“别人家的孩子那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干啥都不行的认知中。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墨尔本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的创始主任、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主席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一书中指出,四种消极机制会让家长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势。
我想可能这是我们要需要的答案所在。
01.四种消极机制会让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势☞选择性关注:
心理学有种现象叫做“非注意盲视”也叫“选择性关注”,意思是因为人们主动(即有选择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略了其余所有的事情。
比如,我很想我的孩子可以在当众演讲上表现的大方得体,口齿清晰,出口成章,我将注意力放在培养他当众演讲的相关事项上,更看重结果,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欢当众演讲。
他对颜色和图形比对语言更有兴趣,就可能更喜欢能展现自我的动手能力活动,如儿童化学实验。
那么,我们在培养当众演讲上占用了孩子很多时间,而孩子并不喜欢,不但得不到好的结果,也同时打击了孩子在其它事情上的自信。
☞负面偏见:
负面信息往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更关注负面信息,并且对此更为敏感。比起正面信息,我们更有可能注意并记住负面信息。
回想一下,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想法,当孩子遇到点小事就哭了,孩子是不是抗挫折能力太差了;当孩子见人不打招呼,孩子是不是太没有礼貌了;孩子在追赶小区里的小野猫,孩子是不是太没有同情心了诸多这样的情况思考,这样焦虑的家长,看到的肯定是一个一身毛病的孩子啊。
☞投射:
心理学上的投射是指把自己的负面形象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修复积极的自我。受投射的影响,我们会更容易忽视自己的缺点,更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作为一个从业十多年的HR人员,我想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最不想看到的自己,看到自己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在众多人面前去讲解公司相关制度,被提问时无法及时反馈的窘迫。
要知道真正让人失望的是看到这样的自己,所以我想此刻我才是真正能理解大宝当时难过的情绪的那个人。而那时我将对自己的失望的情绪都投诉在我的孩子身上,现在想来深感惭愧。
☞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很好理解,它指的就是父母会对孩子做出单一的评价。
比如孩子考好了,就认为孩子聪明,孩子考差了,就认为孩子笨,不会去分析影响孩子考试成绩的客观原因。
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会让父母乱给孩子贴标签,从而无法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更不用说看到孩子的各种优势了。
那么世界上不是只有“对、错”两种可能,并不代表这次的一次的考试成绩不好,一次和小朋友打架的不良行为,或者一次的当众演讲结果不好我就可以将“他这么什么都做不好”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
贴标签的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是一种不可取的认知行为,这样就给孩子下了定义,那么之后大宝所做的所有事情我都会无可避免的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和判断。
02.如何重新发现孩子的自身优势优势是什么?优势可以是技能、能力、兴趣、特点或天赋。
简而言之,优势是孩子身上优于别人的闪光点。可以是善良、慷慨的个性,可以是有好的审美能力、记忆能力、社交能力等天赋,可以是动手能力强、头脑灵活等特点。
优势的种类比你想象得多得多,如果实在想不到自家娃身上的独特闪光点,还可以到莉·沃特斯开发的网站上去对照着表格查看,你的孩子肯定会有其中的一种或更多。
《优势教养》指出,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大脑的控制优势的领域外形不再发生变化,但它的容量和密度却在不断改变。
这时候是孩子学本领的好时期,某些表现优势就会显现,比如比其他孩子更喜欢看书、写作,对某一乐器尤其感兴趣等等。
正如学者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在爱和尊重孩子的路上跌宕前行,我的目标是以宽容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帮助孩子顺应自然,加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挠,在顺境中更加乐观坚强。
互动话题:不知道你家里的是否也有这样“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不如分享一下你家的小趣事,咱们一起来挖掘孩子们的优势吧。
————————
我是玉螺妈妈,是三岁宝宝的妈咪,也是一名专业育婴师。
借助宝宝成长小故事,和大家分享育儿小知识,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父母。
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