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孩子的问题上来了,同事一谈起她那个6岁的女儿就直喊操碎心了。
我想起她女儿圆圆安静的样子,笑着说:“你女儿圆圆不是一直都很乖很懂事吗,有什么事能让你操心的?”
同事说这半年来不知怎么回事,圆圆变得好“叛逆”。说起女儿的叛逆,也奇怪,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跟父母吵架孩子摔东西,而是暗地里“使坏”。
比如不管同事跟她说什么,她都充耳不闻,要不然就故意反着来,越重要的事越要给你搞砸。问孩子怎么回事啊,她一脸无辜地说“没有啊”。
同事说看着女儿就想起了《小欢喜》里的乔英子,明明心里装着事,却故意装作什么事都没有。
同事的话让我想到了“隐性攻击“这个词,隐性攻击是什么?隐性攻击有什么危害?孩子有隐性攻击怎么办?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隐形攻击”在一些人际关系中,会有一方明显地处于强势,另一方则处于弱势。而当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同时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想想看,无论是谁,只要被攻击都会感到愤怒,一定想要还击。但是在这样严重失衡的关系中,弱势的一方不敢违背强势一方的要求,不敢表达愤怒,更不敢还击,但并不代表愤怒就消失无踪了,相反,他一定会找到一个出口去宣泄。
接着,一些异常的行为就出现了,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搞砸了,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这些行为总是让强势的一方气炸。
这种行为就是“隐形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蒂姆·墨菲在《隐形攻击》一书中对“隐形攻击”作了这样的定义:
关系中弱势的一方通过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报复等非直接的方式,向强势一方表达因地位不平等而积累的愤怒。
这种攻击虽然不会出现那些“血腥”的场面,但是杀伤力比直接攻击还要强。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是强势的一方,孩子则是弱势的一方,当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用到了比较激烈、强势的方式,这些方式引起了孩子的不满,但是又无法诉说和排解出来,孩子只能用无视、反着做、故意做错、拖延等手段来进行抵制。
孩子隐形攻击的行为表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隐性攻击
有“隐性攻击”的孩子往往性格安静乖巧、脾气好、特别听父母的话,但是这些听话懂事的背后,不一定就是如我们肉眼看到的这般美好。
孩子对父母过于言从计听,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就会被压制,就算表面风平浪静,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找到一个出口,在这个出口不断地给父母带来不痛快,明知道父母会生气,他就是要去做。
之前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婚礼上一位妈妈一直在抱怨自己儿子:“他就是磨叽,我怎么吼都不管用,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她自称性格很急躁,什么都是火急火燎的,跟儿子刚好相反。
我看向她儿子,她儿子正在那边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并没发现她儿子哪里磨叽了。我便开玩笑说:“他是跟你在一起才磨叽吧?”
这位妈妈一拍手说:“就是,好像跟我有仇似的。”
那不用说了,她儿子明显的“隐形攻击”,你越让我快,我偏要慢给你看。看着父母气势汹汹的样子,孩子就觉得很爽。
◆兄弟姐妹之间的隐形攻击
娜娜7岁的时候,父母生了一个弟弟,父母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到弟弟身上,忽略了她。
她很难过,她希望父母也能够多花点时间关心自己,但是她不敢说,父母总是叫她听话懂事一点。
她害怕最后的这点爱也被剥夺了,因此她努力地做很多事,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她总是做不好,扫垃圾时不小心把垃圾倒到爸爸的鞋子上,给弟弟喂饭时弄得弟弟哇哇大哭,洗碗时摔碎碗……
其实,这些看似无心之举,却是她真实想法的反应,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满的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的危害家是隐性攻击最常见的地方,因为父母是一个权威的存在,又最喜欢以“爱”的名义“挟持”孩子,但孩子作为弱势很多行为往往被限制了,这其实对孩子有很大的伤害。
▼会形成被动攻击人格
被动攻击人格是一种以被动方式表现其强烈攻击倾向的人格障碍。
父母不解除孩子的“心结”,隐性攻击永远都不会消失,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也就是形成被动攻击人格。
这样的人内心充满愤怒和哀怨,觉得处处都有人跟他作对,总是习惯用消极的、恶劣的态度与方式发泄不满,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方向。
▼孩子内心容易被扭曲
不要以为孩子的隐性攻击“无伤大雅”,过了就没事了,孩子的内心的愤怒得到排解了吗?
孩子有愤怒必然是某些东西被压制了,比如愤怒的资格被父母剥夺了,自己的需求被父母忽视了。
在这种“隐形攻击”的笼罩下,孩子似乎跟平常没什么两样,但是孩子似乎被“卡住”了一样,总是不能顺利前进。
心理层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的精神就会无比匮乏。长期被愤怒侵蚀的孩子,内心迟早会被淹没的。
如何应对孩子的隐性攻击1、做权威型父母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根据家庭教养方式提出4种家长原型:权威型家长、专制型家长、忽视型家长和纵容型家长四种。
权威型家长是“恰当要求、恰当反应”型家长,他们对孩子虽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但同时会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反应,能够耐心倾听孩子。
权威型父母的教养下,孩子思维活跃,做事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可以这样做: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以良好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多点耐心,少点催促和唠叨,对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及时做出反馈。
2、给孩子多点肯定
《隐形攻击》里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得到表扬和鼓励,他们就会做更多的冒险和努力。相反,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或得到的批评总是多于夸奖,那么隐形攻击就会成为他们的工具,甚至变成一种习惯反应。
父母可以这样做:
多对孩子说肯定和赞赏的积极的语言,不说伤害孩子自责孩子的话语,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3、给孩子一个发泄的出口
乔英子出逃深圳后,刘静安慰宋倩这是好事:“季杨杨自从检讨事件时对爸爸吼出了那句‘我就是讨厌你做什么都一口官腔’,虽然被爸爸打了一巴掌,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跟爸爸的关系也缓和了。乔英子也需要这样一个出口,去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确实是这样,能够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发泄完以后再去做沟通,这样亲子关系就不至于发展到被摧毁的地步。
父母可以这样做:
当发泄孩子有愤怒和情绪后,父母要引导孩子发泄出来,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动这么做,可以带着孩子去做一做运动,或者打打球,让孩子的负面情绪随着汗水都甩到身后,再去跟孩子好好地交流和沟通。
4、看到孩子隐性攻击背后的真实需求
孩子隐形攻击的背后难道只是单纯的想攻击你吗?想想孩子也没那么坏,攻击的背后自然会有诱发攻击的原因,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父母最应该意识到的。
父母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出现一些隐性攻击行为的时候,先不要去苛责孩子,先检讨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让孩子受到压制了。
比如孩子拖延,他就是在告诉你:我知道需要快点了可是我已经在行动了,能不能别叨叨了。父母提醒完应该安静地等待,而不是边叨边等。当孩子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心中的不满才会逐渐减少。
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隐形攻击,偶尔的隐性攻击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长期的遭受到孩子的隐形攻击,那父母就要注意了,你的孩子需要你,不要把他给忽视了。
"作者:小布兜妈妈,幼教工作者,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希望你给的刚好是孩子需要的。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