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虽然年龄小,看起来挺机灵的。他们对于家长的说教往往左耳进右耳出。最后争执的结果是父母精疲力尽,孩子无动于衷。其实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稍加引导就可以达到效果的。只是父母需要做个好的引导者,而不是喋喋不休地叨叨。
李萌的儿子5岁了,是个大宝宝了。可是每次玩耍完,客厅都是一片狼藉,绘本、玩具、积木和拼图等散落的到处都是。李萌刚开始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发脾气,就开始对孩子吼,让他不要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
她一吼,孩子奶奶就开始护犊子了,赶忙把孩子抱到屋里,远离妈妈的怒火伤害。李萌只好无奈地自己默默收拾烂摊子。
今天下午李萌刷微博的时候,看到这么一条新闻,触动很大。
湖北武汉。地铁站内,一位男子带着一个孩子乘坐地铁,孩子不小心将手中的酸奶掉在地上,撒了一地。随后男子立即蹲下身,用卫生纸将地板擦拭干净,同时教育小孩以后自己弄脏的东西要自己打扫干净。
她觉得自己可以试试改变处理事情的方式,向这位爸爸学习,说100次效果可能不如带着孩子做1次。
晚上下班回家,客厅又是乱七八糟地躺了一地的绘本玩具等。她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儿子乳燕投怀般的抱抱后,李萌没有急吼吼地说教,而是请儿子和她一起收拾客厅的东西。儿子也很乐意和她一起把东西整理。母子俩花了十几分钟完成了任务。
整个过程母慈子孝,其乐融融。这个结果超乎李萌的预期,她自己感觉很满意。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妈妈一起完成整理,而听不进去说教呢?1、这和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关。
这个年纪的孩子更倾向于完成指令性动作。他们能够很好的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可是对于父母长篇的说教是没法理解的。因为据科学研究,他们大脑的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多大道理是没法理解的。
2、亲子互动的模式决定了结局。
孩子和母亲一起完成一件事,这在孩子心里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们渴望父母的鼓励和认可。如果我们一味追求让孩子明白某种道理,而不让他们动手去做一做。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何引导孩子的行为呢?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鼓励和认可孩子。
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的孩子发育比较快,有些孩子会稍微慢半拍。这种在正常范围的个体差异是允许存在的。父母需要更加用心的引导孩子的行为。
平时多鼓励和认可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样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有保证。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是要是什么样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能够言传身教,孩子的行为在大方向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2、养育者之间需要达成共识,不要互相拆台。
如果家有老人,养育孩子的过程会比其他人更辛苦一点。不过每个养育者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养育者之间达成共识,不互相拆台。孩子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久而久之,也就达到效果了。
今日话题:你觉得怎么做孩子才会听呢?
【我是朴雅,本科专业医事法律,曾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一孩妈妈,在家早教践行者。关注我,为您带来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困惑和疑问,请给我留言。欢迎大家收藏,点赞,转发,评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