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仟言知育
此文原创,欢迎转载,请勿抄袭。
阅读于孩子,相当于故事于孩子,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同样的也没有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可能是喜欢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喜欢得少一点,有的孩子痴迷一点。
而怎样让孩子更喜欢阅读,也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关注的重点。每每一种阅读方法分享出来,家长们便蜂拥而试,方法试尽,结果依旧是,读着读着那小家伙又跑掉了……
跑掉了?
有什么关系?
非得坐下来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地听完才算是“阅读完成”?
正襟危坐,那是家长自己想像中的阅读姿势,在孩子眼中没有什么“正确姿势”,只有“舒服姿势”。有时候甚至连舒服姿势也坐不久。
不禁想起我在Leo小时候给他读书时的情景。有时候,他会乖乖地坐下来听,有时候听到半途,小人家屁一扭,走了!
怎么办?是不是下次我得试试换一种阅读方法?可惜的是当年仟言君不知道有那么多的对话阅读法、提问阅读法……反正他已经跑掉了,那我得闲看一下自己的书,随他去吧。于是在他跑开后我继续看我的书,或者我看他的书(新书,他没看过的)。
好玩的是,走开的小人不一会儿,又来了,问我:“妈妈,你在做什么?”
“在看书呀,喏,很有意思哦,要不要一起看?”
“什么呀,给我看看。”于是他又坐回到了我怀中——我们一起看。
其实,阅读就是这么简单又自然的事,孩子喜欢听,或暂时不喜欢听,听多还是听少都没关系,小孩子天生好动,不能根据几次坐不下来,便给下个喜欢或是不喜欢看书的定论。只要他能保持满心欢喜地听,自己独立看、独立读,那是迟早的事。
可往往眼看着别家同齡孩子都能自己看书了,自己家的小朋友听故事都坐不住,于是一些焦虑的家长便打破了这种自然的平衡。
1、急功近利型家长都看这么多遍了,还不明白?
买的这几本书,他怎么还没看完?
你不天天都在看书么,怎么这些字还是不认识?
都看这么久了,怎么还是那么笨嘴拙舌,一个故事都说不好?
急功近利型的家长往往都在纠结这些问题。
他们更看重付出与结果的关系,如果说付出与结果不对等,那么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安。而这些不安回头又会追加到孩子头上。阅读,已经成为了一门需要考核的学科。看了什么、收获多少、这类家长都希望能看得到具体的量化。
看了很多遍,明不明白,明白多少要如何考量?很可能孩子看懂了,但碍于表达能力,说不出心里的想法;也可能他都明白,只是不想说而已。
买来的书,孩子迅速消耗掉,又能代表什么?
看书遇到生字不是很正常吗,难道大人看书就没生字?
喜欢看、看得懂,跟能说会道是两码事。
这些问题,根本没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答案。孩子们甚至会误解阅读的初心,他们会忽略阅读带给他们那种愉悦感,而去追求家长想要的答案跟阅读速度,会将注意力放在应付家长的问题上,而非有趣的内容上 。当阅读给孩子带来压力,面对压力,人的本能便是抵抗。那么,孩子对阅读的好感会因为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而降低。
而看多少遍,孩子自己喜欢就行了,看几遍都没有关系。看书的速度也各有快慢,阅读过程中会遇到生字也很平常,为什么看过后就一定要说出来看懂了什么呢?阅读的意义在于熏陶、浸润,而不是内容的记忆和形式化的输出。只要孩子的阅读量足够大,哪怕他忘记了读过的书名及内容,从书中获取的感悟不会减少分毫。
2、迷信书单型家长家长们的手机、电脑大概都或多或少地存着一些书单吧。
遇到过一些对书单有着特殊感情的家长,她们特别喜欢收集书单,有中文的、英文的、 各年齡段,各种类别,只要是书单统统纳入收藏范围,看到推荐说好,立即买、买、买。可是买回来之后,看着越堆越满的书架与孩子越来越淡的阅读热情,那感觉是不是有点凉?
于是,焦虑由然而生!
现在缺少的不是书单,也不是书,而是喜欢这些书的人。
在买书之前,家长应该做什么?查看各类书榜书单吗?
书榜、书单上的书很热,且有不少是好书,但关键在于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这些书呢?
我想问题不在“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书”,而在于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孩子喜欢汽车,平时喜欢围着汽车转,问的话题也是关于汽车,那么给他一本DK的《汽车大百科》他会不喜欢吗?接着再给他《谁拆了我的汽车》、《船舱里的秘密》、《透明飞行物》、《铁甲是这样炼成的》孩子会高兴坏的。他这是在读自己喜欢的书,不是在读家长喜欢的书。再完美的书单都敌不过孩子自己喜欢。
投其所好,才能将孩子的兴趣往深处引导。
选书时,太简单低幼的内容,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难度最好比孩子现阶段能理解的稍难一点,丰富有趣的内容不仅会吸引孩子往下读,还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和愉悦感。另外,家长要擅用丰富多元的书籍来丰富孩子的认知,如:社交成长类、数学逻辑类、神话故事类、人文历史类、百科类等,让孩子知道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在阅读中不要只体验娱乐性的阅读,还要让孩子体验知识性的阅读。让孩子意识到阅读可以让我们愉悦心情、认识世界、以及了解我们的生活。认识到阅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对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拓展眼界和探索精神是非常有益处的。
3、疑虑型家长怎么看得这么快,看进去了吗?
这么久了才看这几页,看得懂吗?
看一半就不看了吗?
很矛盾对不对?
可事实上还真有这样的家长,孩子怎么做都能挑出不满意的地方来。看孩子翻书翻得快,开始猜想,有这样看书的吗,光看图呢?孩子细细看时,又开始琢磨,这么慢,看不懂啊?于是,左一句看得懂吗,右一句明白吗?把孩子看书的心情给搅乱了。
这种不断被打扰、阅读时间被打断也是无法深入阅读的。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能了解书中的内容,可以在孩子阅读完后,跟孩子聊一聊关于本书的看法。交流一下彼此的阅读心得。这样不仅可以不露痕迹地掌握孩子对书的把握状况,发现孩子了解得不到位时也可以给予提醒或引导,又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在交流中找到孩子与阅读相关的擅长之处或是特点,给予鼓励,比如:肯定孩子阅读得很仔细,一些很微小的细节孩子都关注到了;夸奖孩子领悟能力很好一些作者没有点明的观点都看出来了;表扬孩子的表达能力有进步,说得很流畅……
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发挥想像力,把故事接着继续编下去进行再创作……经常引导孩子这么玩,表达能力怎么会不好?
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努力,可往往在孩子走在阅读路上的时候,家长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又会跳出来,成为孩子的阻碍。如果孩子还不能自己读书,那么家长给孩子读便是,如果孩子已经能自己读书,那么给孩子自由时间,拿出整片的时间让孩子自由读便是。
阅读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打扰。
阅读的要求其实也不简单,最怕的就是——打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