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8月15日讯 (记者刘迅 通讯员刘姗姗 实习生刘玉)一对早产双胞胎,大宝出生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1岁时还不会正确爬行和扶站。在长达5个月的康复过程中,在儿科保康复医生的鼓励下,她带着孩子每天到医院,至今已奔走6万多公里,目前孩子可以完成像站立、走路等大运动。听说中国医师节马上到了,今日她手写了一封卡片,提前祝医生节日快乐。
32岁的孟女士家住东西湖,是一名小学教师。去年3月,她生下一对双胞胎,由于早产2个月,大女儿出生时不到3斤、小儿子3.2斤,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才回家。直到宝宝5个月时,孟女士发现大女儿不会翻身,但老人认为早产孩子发育迟缓很正常,便一直没在意。可到1岁时,大女儿还不会扶着站立,孟女士赶紧带着孩子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儿科检查。
经诊断、评估,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落后,肌张力异常,该院儿科保健康复医生吴珊霞给她制定了康复治疗计划:先从爬开始练习,纠正不协调姿势。孟女士欣喜的是,才一周时间,女儿学会了爬行。接着,爬坡、翻越障碍物、双腿跪、单腿跪……孩子一点点在进步。但因为康复治疗过程漫长,孟女士也曾感到焦虑,不知道预后如何。每达到一个阶段时,副主任医师吴珊霞和康复治疗师杜飞鹏、王贵英会耐心跟她分析孩子的情况,安慰她“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不做治疗,大运动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孩子不能走路去探索知识。”每当宝宝有一点进步时,医生和治疗师会开心说:“宝宝今天又有进步了”,这让孟女士对康复治疗有了信心。除此之外,医生和治疗师还一遍遍手把手教她一些康复训练的动作,并把微信留给了她,经常在微信上回复她的问题。
“治疗过程中,儿科保健康复医生、治疗师付出了太多的辛苦,让我很感动。”孟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医生大部分是盘腿而坐,等做完治疗脚都是麻的。孟女士了解到长期保持盘腿这个姿势,只是为了在做康复治疗时更好地贴近孩子,而他们中还有人因此落下了间盘突出、颈椎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
经过5个月的康复治疗,孟女士的女儿有了很大进步,像站立、走路之类的最基本的大运动都可以完成,协调性还需要继续锻炼。最近,孟女士在网上无意中看到8月19日是医师节,第一次听说医生也有自己的节日,她想到教师节收到学生送的节日贺卡很温暖,便自己写了一张祝福卡片送给医生:“在我家女宝宝出现发育落后时,感谢你们给予的治疗。在我一次次焦虑时,感谢您和儿科保健康复团队给予了鼓励和安慰……祝你们节日快乐,并道上一句你们辛苦了。”
吴珊霞医生表示,第一次收到患者送的医师节礼物,看到卡片上的这些温暖话语感到很欣慰。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患儿的康复和患儿家属的认可和信任就是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