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除了表现出不说话,或者只说单词等现象以外,不会提问题,也是让家长感到着急的事。
有位家长加入我们语言发育迟缓家庭训练营一个月以后,经过导师指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终于在孩子即将满六周岁的时候,孩子开口说话了。
家长心情无比激动,迫不及待地在我们家长交流群里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同样正在训练孩子的其他家长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欣喜之余,这位家长又向大赛爸爸提出新的咨询:“我该如何让孩子提出问题呢?在什么场景、用什么方式引导孩子比较好呢?”
大赛爸爸回答:
“首先,恭喜你的孩子开口说话了!记得你是5月20日看到头条文章中有关孩子不说话的信息,私信我说了有关孩子的情况,然后加入了我们语言发育迟缓家庭训练营的。
这一个多月来,我亲眼见证了你和孩子的进步!真是可喜可贺!因为你选择了不放弃,选择了去相信自己,相信孩子,选择要自己来改变命运!结果是惊人的,你改变了自己,然后孩子也慢慢地自己改变,你的体会太深刻了!
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在导师的专业指导和家长坚持家庭训练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接下来的各项训练,就像这位家长体会到的训练孩子学说话过程中亲身感受的那样,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不能太着急,关于孩子不会提问的问题,也有个过程,我们家长和孩子都要一步一步来。
因为,“不会提问”这个问题,在语言发育迟缓孩子中很典型,许多孩子都不会提问。而会不会提问,这也是代表孩子语言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要让孩子拥有提问的能力,这需要一个过程。而最有效的家庭训练来自于父母给孩子提供的自问自答的语言环境,而这个语言环境,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和设计情境,引导孩子提问。
一、在做提问训练之前,家长要清楚:给孩子进行一问一答家庭训练的目的和前提要求是什么?
(一)目的
我们在家庭生活场景中和孩子进行一问一答式交流训练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1、促使孩子注意周围的人和事以及他人的动作;
2、让孩子熟悉一问一答的语言形式和增强语感;
3、帮助孩子学习和获取通过提问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前提要求
一问一答家庭训练的前提要求是:
孩子已经具备了给物品命名的能力,或者是孩子可以说出指认物品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给孩子先找到他最熟悉的、孩子能够自己指认的物品,然后开始进行一问一答的练习。
二、家长要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给孩子进行一问一答家庭训练
孩子的语言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因为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训练效果,所以家长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家长要学习和掌握适合孩子的语言能力训练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分阶段、有步骤地让孩子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
三、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分阶段给孩子进行一问一答训练?
首先在孩子已经可以说出物品的名称,能够指认物品的基础上,分阶段地给孩子进行扩充语言和学习提问的训练,让孩子可以自发地说话,同时增强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意识和注意。
扩展语言和提问训练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家长提问孩子:“这是什么?”
孩子最初会用一个词回答,就是孩子能说出来的,能指认出来的物品名称。
比如,孩子回答:“苹果”。
当孩子语言词汇扩展以后,孩子会用一个句子来回答:“这是苹果”,或者孩子用“形容词+物品名称+短语”形式回答:“这是红苹果”。
再进一步孩子可以用“形容词+形容词+物品名称+短语”回答:“这是红色的大苹果”。
为了引导孩子提问,家长可以把一些孩子不认识的物品放在显眼的地方。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要把物品,比如苹果,放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比如,把苹果放在餐桌上。
当每次要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就带着孩子经过餐桌,并且提示孩子问:“这是什么?”。
如果孩子提问了,家长马上就要给孩子奖励,比如马上给孩子一小块孩子爱吃的饼干,家长注意不要给多了,给孩子一小块饼干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一次两次都提不出问题,那我们家长就给孩子进行反复多次地练习。
当孩子已经掌握了提问“这是什么?”以后,建议家长变换一下物品的位置,比如:把原来放在餐桌上的苹果换到小茶几上去,然后再带孩子从茶几经过,提示孩子提问“那是什么?”。
当孩子的提问能力逐渐有进步以后,家长可以慢慢地延长每次训练之间的时间间隔。
(二)“你看到什么?”、“这是谁?”
当家长指着桌子上只有一个物品,比如一个苹果时提问孩子:“你看到什么?”,孩子回答:“我看到苹果”。
当桌子上有多个物品时,比如除了苹果以外,还有别的水果,比如香蕉时,孩子回答:“我看到苹果和香蕉”
上面这是在家里可以进行的提问训练。
如果带孩子出门玩,站在小区外面看房子周围的东西,家长问孩子:“你看到什么?”
如果房子旁边只有单个物品,比如只有一只垃圾桶,孩子回答:“我看到垃圾桶”。
如果房子周边有多个物品,家长问孩子:“你看到什么?”
孩子回答:“我看到垃圾桶和猫”
回到家里,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家庭成员和亲戚聚会的照片,照片上的人有些是孩子认识的,有些是孩子不认识的。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可以指着照片上的人,问孩子:“这是谁?”
然后,家长要逐渐地减少自己提问,转变给孩子继续看照片时,家长有意识地指着孩子可能不认识的人说:“看呀,看这个照片上的人”,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这是谁?”
(三)“在哪里?”
家长可以把孩子平常喜欢的吃的东西藏起来,然后告诉孩子:“房间里有你喜欢吃的东西”,引导孩子提问:“在哪里?”,如果孩子提问了,马上带孩子找,然后给孩子奖励。
家长也可以在教孩子画画的时候,故意不拿笔,引导孩子问:“笔在哪里?”
或者,家长把一些物品放在桌子上,比如有喝水的杯子,有酸奶等等,然后要求孩子去拿一样桌子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妈妈的包,如果孩子看到桌子上没有妈妈的包,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问:“妈妈包在哪里?”
(四)“在做什么?”
家长可以先提问:“你在做什么?”
孩子可以学会用动词回答:“在玩”,或者学会用“动词+物品名称”回答:“我在玩球”。
然后,这时,妈妈可以有意识地突然离开孩子,同时回望身后,让其他家庭成员配合问孩子:“你在做什么?”。
当孩子回答以后,家庭成员,比如爸爸可以提示孩子提出问题:“妈妈在做什么?”
此时,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学习用“主语+动词”来提问和回答:“妈妈做饭”。
爸爸也可以指着妈妈提问孩子:“她在做什么?”,此时训练孩子学习“用代词作主语”来提问和回答:“她在吃饼干”。
(五)“里面有什么?”
妈妈可以把孩子爱吃的饼干装在盒子里,然后拿着盒子放到孩子眼前晃一晃,引导孩子提问:“里面有什么?”
或者家长干脆把好吃的东西装到透明的食品罐子里,让孩子看见,引导孩子提问:“里面有什么?”
(六)“你要去哪里?”
妈妈可以在跟孩子玩的时候,突然有意识地起身离开,动作大一点,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引导孩子提问:“你要去哪里?”
妈妈此时最好给孩子一个很喜欢或者很好玩的回答,并且妈妈同时还邀请孩子一起去,那效果就更好了。
比如到厨房冰箱里拿酸奶喝,到柜子里拿好吃的点心,或者去拿孩子平时喜欢玩的玩具说带孩子出去玩等等。
总之,妈妈回答的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孩子喜欢吃的和喜欢玩的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提问。
(七)“谁有这个?”
妈妈可以先给孩子一个苹果,然后提问:“你有什么?”,孩子回答:“我有苹果”。
接着妈妈拿一只香蕉给爸爸,自己手指一指余下的香蕉,提问“谁有这个?”,引导孩子回答:“爸爸有香蕉”。
(八)“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提问是一问一答家庭训练中要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因为要提出“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是孩子观察力、注意力、逻辑思维、情感、语言等综合能力都发展到较高水平才会具备的能力表现。
在家庭生活场景中,妈妈可以面对孩子,深深地大叹一口气,或者表现出悲伤得要哭的样子,提示孩子提问:“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妈妈要先示范回答:“我很难过”、“我很伤心”,然后向孩子说明:因为发生了不好的、令人难过的事情,比如家里的小狗生病了,所以妈妈会表现出悲伤、难过、不开心等情绪。
综上所述,面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不会提问的问题,家长可以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给孩子做反复多次训练。
当孩子在初级阶段表现出提问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语言或者手势给孩子提示,但是随着训练阶段的深入,家长要有意识地减少提示,一直坚持到孩子能够独立提问为止。
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给孩子时间,要坚持让孩子的家庭训练综合化、多样化,并且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去创造和设计问答情境,在训练孩子提问的同时,也同时给孩子进行语言扩展训练,引导孩子观察、注意、说话、提问,鼓励孩子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提出问题,让孩子在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用语言去诉说自己的需求,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要,真正体会“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的真谛。
关注“大赛爸爸说”,专注探讨儿童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家庭康复训练,倾听您的困与惑,解除您的育儿焦虑,私信“大赛爸爸说”,为您答疑解惑。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圈子,一起探讨特殊儿童家庭训练之路上的感悟和心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