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每个父母也都对孩子的未来怀着一份美好期待。
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孩子总是让父母感到烦恼、无奈。
往往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都会把目光投向孩子,指责、呵斥,甚至体罚,一个个接踵而至,但却极少反躬自问。
其实,天下父母都应该问自己一句:“你凭什么教出好孩子?”四川宜宾的一个10岁小学生,曾写了一篇作文,控诉“手机是亲情杀手”。
她在作文中写道:
吃完饭以后,爸爸把碗洗了,就打电脑游戏去了,真是“父爱如山”,坐电脑前面就像山一样,雷打不动。
妈妈洗了澡,又躺到床上玩手机去了。
而我却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做……
这样简短的几句话,每一个人只要用心去体会,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
因为角色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在父母眼里,孩子就应该写作业,按照这样的逻辑,站在孩子的角度,似乎就应该有这样的定论:
父母就应该玩游戏、刷手机!
作为父母,会觉得这一说法“没有问题”吗?
有问题的不只是这句话,还有为人父母的你我。在如今这个时代,各大手机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手机的确是做得很棒,但这也催生了对手机重度依赖的一代人。
甚至用“依赖”一词来形容都已经不够分量,而足可以说是“上瘾”了。
父母对手机的高度依赖已经严重危及到亲子关系,抱着手机“陪伴”孩子的父母向孩子表达的并不是爱,而是一种“冷暴力”。别以为孩子不懂,他比谁都更真切地体会到这“冷暴力”到底有多暴、有多冷。还记得雷海为吗?那个因在央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夺冠而迅速窜红的外卖小哥。
在谈及为什么会爱上诗词时,他说是得益于父亲的熏陶。
小时候,父亲常把古诗词写出来,贴到厨房的墙壁上教他朗读。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也常念叨自己喜欢的诗词,于无形之中熏染着那时的“小雷海为”。
如今,虽只是一名外卖小哥,雷海为却以处变不惊之势、对答如流之慧,击败北大学霸彭敏,夺得总冠军的殊荣,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美的一次绽放。
雷海为的父亲并不是教育专家,但他却懂得在雷海为最需要的年纪给予他最宝贵的“财富”。
这“财富”是诗词,又不仅仅是诗词,而是一份对诗意、文化和涵养的向往和追求。
正是得益于父亲多年前在自己心里播下的一粒种子,今天的雷海为才能够蜕变得如此惊艳。
作为父母,总是对孩子充满期待,但其实我们都应该问自己一句:“我们到底给予了孩子什么?”古话常说“养育之恩”,“养”自然是有的,但在如今,“育”却很值得怀疑和推敲。
我们在拿什么“育”自己的孩儿?各种“应该”式的命令,各类的辅导班,还是“我刷手机、你写作业”的神逻辑?供孩子“吃喝”是父母的职责,供孩子“好吃好喝”并不具有比前者更多一些的意义。
好父母是懂得在孩子的内心播种阳光、希望和力量,是善于引导孩子走上一条自我成长之路。
四川宜宾10岁小学生在作文中控诉的问题,在现实中绝非个案。
有次,我去找一个妹妹小聚,在2个多小时的相处中,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模式和质量令人唏嘘。
妹妹一直在刷手机,孩子先是写作业,之后就在她身边蹿来蹿去,在得不到回应,甚至因为被厌烦遭遇“驱赶”的情况下,又开始自娱自乐。
在一瞬间,我忽然觉得那孩子很可怜。我示意妹妹应该陪孩子共享一些亲子时光,她却不以为然地说:
“让他自己玩去!”
亲子陪伴,尤其是高质量的陪伴,其重要性没有任何显性的标准可衡量,我们今天也无法断言,得到越高质量亲子陪伴的孩子在未来会更出色。
但是,一个在儿时得到父母真正陪伴的孩子,他的内心一定更温暖,在日后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尤其是面对一些风风雨雨时,他一定更加笃定有力。
对此,有些父母是懂得却做不到,也有的父母是不懂且认为不必懂,如果说前者让人无奈,后者则令人“望而生畏”了。
古人最重视“言传身教”,认为无声的熏陶最有力量,但在现代社会,“言传”盛行,“身教”消失,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言语上的“命令”和“指责”,而忽视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潜移默化。比如很多父母都会禁止孩子玩手机,面对玩手机上瘾的孩子,他还要怒吼一声“别玩了”,可他自己还在乐此不彼。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那个被勒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孩子,会认为这是善意的教育还是自私的霸权呢?任何一个说话掷地有声的人,一定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无可挑剔。在这个“手机依赖症”如瘟疫一般泛滥的时代,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反躬自问:“我凭什么教育孩子?”
一张嘴,可以巧舌如簧,但孩子信服吗?不被信服的所谓教育,恐怕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不仅父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美好期待要落空,还可能要劳神费心地去面对一个“问题孩子”。
到那时,千万别居高临下、义正言辞地去指责孩子的问题种种,要知道,他身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来自父母的投射。
为人父母,都该经得起这样一问:
“想教出好孩子,你自己的问题改了吗?”
随便列几个问题,中招的父母一定不在少数。
只是在一起,并不是“陪伴”。“我刷我的手机,你写你的作业。”想教出好孩子,从反躬自问开始,从消灭自己身上的种种问题开始。“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依然有效,任何一个“自私”、“霸道”且“不思改进”的父母,都不可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除非孩子足够“宽宏大量”不与他计较,且足够有能耐,走出一条自学成才的路。"
自己心里烦,并且是因为自己的事情,却把孩子一通呵斥。
从不好好听孩子说话,却要求孩子好好听自己说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