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设置选项?为人父母之后,看着孩子从牙牙学语到天真烂漫,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是非常美好的。
但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往往会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原本听话乖巧的孩子,随着一天天长大,建立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学会跟你说不。而且还要刨根问题的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还会跟你讨价还价。
这个阶段大概是从孩子两三岁开始的,他们拥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能力,也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他明白哪些是他想要的,哪些是别人想要的,但是毕竟情感不成熟,意识不到这个世界不能够随心所欲的拥有一切,所以让父母非常头疼。
怎么才能跟这样的孩子沟通,我们以往会求助于教育专家,可在这里,谈判专家也给我们支了一招,毕竟谈判专家也有孩子,我们不妨学学以下三招。
哈佛商学院谈判专家麦克·维尔说:无论你的谈判对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谈判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让对方觉得他自己有一定的主动权。
你要让对方觉得,他们选择的决定,不是出于你的威慑,而是出于自己的自愿选择。
举个例子:早上一家人都做好了出门的准备,这时候孩子突然不想去上幼儿园了,死活不肯上车。
这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妥协,答应他到了幼儿园门口,可以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饼干,或者额外给他别的好处。这样一来,孩子会感觉他是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饼干才上车的,而主动选择上车。
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好,你会给孩子一种错觉,一切都是可以谈条件的。这种方式反而助长和鼓励了他以后更多这样的行为。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设置选项呢?
谈判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一件事,你可以让他选择做这件事的方式,而不是选择做和不做这两种结果。
你可以说:你想让我把你抱到车上?还是想和妈妈一起赛跑,看谁先上车?
也可以说:今天上幼儿园,你想穿那件蓝色的棒球服,还是红色的套头衫?
这样的选项,没有动摇需要上幼儿园的根本,只是多了几种选择的方式。
就像网上流传的那个小故事一样:妈妈让孩子洗澡,孩子怎么都不愿意去,爸爸说:走,爸爸带你去浴缸玩鸭子。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换了一个选项。
陷入僵局怎么办?如果你给了孩子选项,他还是拒绝了。怎么办?
其实在正常的谈判中,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突发现场谈判,都会有陷入僵局的可能。
对方不仅拒绝了你的建议,还给你下了个最后通牒:要么就按照我的想法做,要么就不谈了。
遇到这种情况,专家建议我们:从谈判的结果和细节上,转移到流程上来。
比如你可以说:“好吧,既然你这么坚决,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刚才我们聊到哪里了?是不喜欢那个红棕色的卫衣吗?是不是有人嘲笑过那件衣服?”
用这种问题,把注意力从僵局上绕回来,之后再提出和回顾其他成功路径。
比如:“记得上一次吗?我们也遇到过这种僵局,那时候咱们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来回顾一下,看看能不能参考那一次的成功经验。”
转移焦点是为了打破僵局,还能够婉转的套出,对方到底对那些规则和限制不满,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本。
也许最后你也许会发现,他不想去幼儿园,只是因为昨天老师没有给自己发小红花而已。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说不,就是无理取闹。其实即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诉求,只是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他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也可能只是想获得你的关注。
既感同身受又坚定不移很多家长看了上面的两个方法,一定会说,可是我的孩子有时候就是无理取闹啊,提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他非要在商场买一辆SUV。不买就哭闹。
虽然吵着要买SUV的孩子比较少见,但是看到新玩具就走不动的,不买就哭的孩子还是很常见的,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这时候,不要对他进行指责和安抚。只需要告诉他:我知道你这时候很难过,我们之前说好了,这个月只买一个玩具,你现在突然改变计划让我很为难。我也很难过。
如果你还是难过的话,你就多哭一会儿,我就在这里,陪着你哭,抱着你哭,你不要着急,慢慢哭。
这就是一种既感同身受又坚定不移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的沟通方式。
我是长安野望,主业写小说,副业研究心理学和个人心灵成长。
关注我,我们一起终身学习,共同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