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她指出:“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自由。因此,必须引导幼儿个体自由的最初积极表现,使幼儿能通过这种活动走向独立。”“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幼儿教育有效,就必须坚持帮助幼儿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一、独立成长的含义
独立成长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生理独立,即幼儿具备独立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指适应环境,拥有发展生命的能力,即心理上独立。
在跨世纪幼儿园的蒙氏教育中,培养孩子具备生理独立及心理独立的锻炼贯穿在所有活动中。如走进跨世纪幼儿园,随处能听到亲切的问候声“早上好”“下午好”,这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的优雅礼仪。而日常生活领域中“正确地走”、“轻声开关门”、“双手取物品”、“整理教具”、“我会洗手”、“我会整理衣服”、“倒水”等活动,让孩子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锻炼其手眼脑协调,从而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长时间、反复地操作蒙氏教室的工作材料,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建构力等一系列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并逐渐形成健全人格,从而走向心理上的独立。
二、帮助幼儿独立的方法
即尊重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适时地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
蒙特梭利说:“我常常听到幼儿的心里在呐喊: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作为成人,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幼儿让幼儿自己去做,帮助幼儿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帮助幼儿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
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蒙特梭利说:“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因为这很容易窒息他们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他们十分有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倾向于把幼儿当成木偶,给他们洗,喂他们吃饭,好像他们是布娃娃,我们总是不停地认为幼儿不会做事,不知道怎样做。然而,小孩子确实必须会做一些事。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了他们智慧,可以学会怎样进行活动,我们对他们的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帮助他们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有益活动,使孩子能够做到自我指导、自我校正,并获得对自身成就的满足。”
在跨世纪幼儿园中,每个孩子都和老师一样平等。
在示范工作时,老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思考而自己获得知识和经验,而不是老师直接把答案或经验告诉孩子。
在自由选择工作时,每个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独立操作,而不是由老师提前安排好工作内容。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同样会鼓励幼儿用其他的方法再试一试,或者适当给幼儿提示及协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最终的答案,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
在蒙氏课程中,老师会把“培养幼儿独立性”这一主题融入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在日常生活领域,通过大量的手眼脑协调练习,让幼儿具备独立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的能力;在语文领域,通过倾听及表达练习,培养幼儿表达与众不同见解的意识及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家庭中,父母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练习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会以最自然的心境和最专注的观察来模仿家人的言行举止,那些成人视为简单又平常的日常工作,如扫地、擦桌、倒水、刷鞋、浇花等,也会成为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并从中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和享受快乐,最终协助孩子达到独立。如:
1.自理能力
有些孩子存在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或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可多进行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顾的练习,如正确穿衣、穿鞋或刷牙等,通过练习使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喜悦中建立独立性、自信心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动作练习
如拧、捏、倒、缝、剪、切、扫、挤等动作练习。成人把一个连贯的动作分解成数小段易懂和易学的具体动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幼儿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如穿脱衣服、倒水等日常动作。
3.关爱环境
培养孩子关心爱护环境的好品格和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如扫地、擦桌子、照顾动植物等练习,让孩子了解自己和周围所处环境的关系,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
4.社会交往
了解生活上必要的礼仪和规则,如传递物品的方法、招待客人的方法或摆放餐具的方法等。通过练习,培养孩子良好社会行为。
总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的人生境遇。独立是个性的一种彰显,不同的人生经历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独立性需要从小培养,防止孩子过分依赖成人,成为心智、能力永远长不大的人,蒙氏教育把儿童培养成独立、自由且平衡的人,其教育意义就在于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