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帮忙年轻人带孩子,经常出现的场景:
两个老人各自带着孙辈玩耍,只要孩子之间有了接触,孩子之间有任何一点点不愉快的时候,老人会立刻插手。
如果老人之间正在聊天,旁边的几个孩子一起玩儿。一个孩子摔倒了,老人聊天并没有看到孩子怎么摔倒的。
首先上去把小孩从地上抱起来说:没事吧!另一个老人立刻就会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你把他碰倒了?
类似场景似曾相识吧?
老人一定会习惯于干预孩子之间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保护,出于对成年人之间交际的习惯而已。那么 ,这样的习惯对孩子来说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一起听听下面这个心理咨询师的故事吧。
故事来源于艺家,心理咨询师
可能因为知道“抱持”的重要性,也一直接受相关训练,我一直很尊重女儿对事物的喜好——不逼着她假装喜欢、迎合,允许她能够表达不同意见。
这都让她成为一个独立有主见的孩子。
记得她五岁时,在一个游乐场里玩耍。
一个孩子因为摔了一跤,放声大哭。这时孩子的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开始骂另一个孩子,非说他推倒了自家的孩子。
这个妈妈当时非常愤怒,周围人都沉默着,但是我女儿突然大声说:“不是的!不是他推的,我看到这个小朋友是自己摔下去的!”
那位妈妈听见后停止了谩骂,带着孩子走开了。
她在那一刻表现出的担当、诚实与勇气,让我非常为她感到骄傲。
这不是短期可以习得的品质,也许是我们家中经年累月的沟通模式所带给她的力量:
面对一个有情绪的大人(是的我也会经常有情绪),她依旧是可以发声说出真实想法的。
自己学的心理学,也会潜移默化影响“队友”。
当年恋爱时,先生为了和我有更多相处时间,一起读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班,加上他多年的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像咨询师似的”沟通方式去对孩子……以及猫。
前几天我出差,有两晚不在家,我的小猫开始喵喵地叫起来,先生检查了食物、水和猫砂都没问题,于是抱着它坐了一会儿,把它带到我平时睡觉的那侧,指着床说:“你看,妈咪不在,她出差去了,你不用担心,她两天后就回来了。”
然后小猫整晚就安静了。
我儿子两三个月大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他也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了沟通,让小婴儿秒睡了。
也许我们共同生活的经历让他能够相信,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能用好好沟通的方式来纾解。
一直告诉周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学点心理咨询,对自己、家人、朋友和周围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其实,从事这份职业,给我最多的,是让我的情感体验更丰富,更愿意表达感情,而不是压抑。
这种自由,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样的。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用来形容他们的成长状态还挺贴切的。
您说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