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748篇原创文章。
在研究分享英语启蒙的过程中,苗爸发现有两种常见的操作;
(一)翻译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引导孩子读绘本或是听音频的时候,生怕孩子看不懂听不懂,所以就一字一句地翻译成中文,硬生生把英语启蒙变成了学中文了。
当然,这类父母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却不懂英语启蒙。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观点:赢在起点。所以,就急急忙忙地拔苗助长,罔顾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最终并没有培养出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前两天,苗爸看了一篇文章,名曰《为什么要孩子3岁学英语?因为当学渣太辛苦!》。虽然说得有些扎心,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为了高考不留遗憾,为了英语成为强项,尽早启蒙,提前布局,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培养,不能拔苗助长。
(二)放任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英语启蒙略知一二,知道需要大量磨耳朵,要扩大阅读量。于是,一有空就打开音频播放器,放绘本音频,给宝宝听,或是为宝宝大声朗读绘本。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宝宝并没有什么变化,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相信在少数民族自治区或县居住的汉族同胞,对这一现象深有体会。虽然每天有机会听到不同民族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但是,几年下来,似乎一句也没有听懂,更不要说阅读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语言的盲聋现象,今天苗爸就此问题,谈上几点自己的看法。
01
可理解性输入
可以说,大多数人的家庭英语启蒙,初期的音频和绘本阅读,都属于“无效输入”,只是满足了大家“赢在起点”的虚荣心,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少帮助。
一直追苗爸文章的读者,一定熟悉一个概念,即“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通俗地说,就是英语输入材料(音频或文字)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每一页最多有一到两个生词,不影响宝宝的理解。
因为很多绘本的语言是描述性语言,不是交际性对话,所以,宝宝即使看图能够明白大意,但是听配套的音频时,因为非生活用语,在理解上还是会有不小的偏差。
还有的宝妈,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给听动画片音频,因为动画片内容较多,所以宝宝就更难“对号入座”了。在这种情况下,宝宝每天貌似听了不少内容,却都是无效输入。
02
合理使用绘本
前一段时间,苗爸推荐过一本网红书《朗读手册》,帮助大家认识到父母坚持每天给孩子大声朗读的重要性。书中介绍了一个美国老师,每天在班里给孩子朗读《夏洛的网》,帮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当然,对于小宝宝来说,我们不能按照央视播音员那样朗读故事,而是应该以孩子喜欢的方式,演绎绘本朗读。
第一,表演绘本
对于小小孩而言,图画显然不如动作更易于理解。毕竟,很多时候,图画的内容相对抽象一些,宝宝不一定能看明白。这时,妈妈需要把绘本表演出来,肢体动作越夸张越好,便于宝宝理解。
记得苗爸在给苗苗读英文版的《白雪公主》之前,专门买了红苹果,然后一边读一边表演,在咬了一口红苹果之后,假装倒地身亡,害得苗苗也不敢吃那个红苹果了。
父母在给孩子朗读绘本之前,最好先备课,准备一些道具,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单词,跟着音频多读几遍,反复模仿。有人会说,自己读得不标准,直接放录音不就可以了吗?苗爸认为,宝宝更喜欢妈妈或者爸爸的声音,因为更亲切。其次,可以绘声绘色地演绎故事,这是一般音频无法实现的效果。最后,妈妈亲自为孩子朗读,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使宝宝听上瘾。
第二,亲子游戏
不能仅仅翻看绘本,或是孤立地听音频,那样太单调乏味。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和宝宝一起,以游戏的方式,把故事表演出来。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和互动,使“死”的故事生动起来,更有助于调动宝宝听故事的积极性。
在读牛津阅读树的时候,我专门找了一个外形奇特的钥匙,我和苗苗一起模仿绘本中的故事,带着有魔法的钥匙,穿越到一个个神奇的地方。有一次是在一个”孤岛“上,我们就以床为孤岛,找来各种毛绒玩具为道具,开开心心地玩了很长时间,一直等到苗妈回家把我们”解救“了出来。
使用亲子游戏的方式演绎绘本故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将英语的“音形(图)义”结合起来,关键是宝宝理解更方便一些。
03
TPR + 自然拼读
如果没有图片或是动作,让一个宝宝甚至是成年人听一句陌生的声音,而且是外语,是不可能听懂的,这无异于听噪音。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帮宝宝打下听力基础?这是一个大家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困扰了几代学英语的人的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想象一下,在人类的语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进行沟通交流的?没错,打手势。即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日常交流。在想象一下,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如何在美国与人沟通?看过《带着爸爸去留学》这部电视剧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在第一级里,黄成栋一边说着几个不连贯的单词,一边打着手势,与那位修汽车的美国人交流的场景吧。
所以说,无论是在远古,还是在当今社会,肢体动作都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肢体语言无法传递一些复杂的意思时,抽象的语言才应运而生。事实上,在与幼儿沟通的日常活动中,大多数时候,肢体动作都可以完美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动作,配上一些声音,帮宝宝建立起“声音+动作+意思”之间的关系。
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TPR(全身反应),即父母说英语,孩子做动作。其实,严格地说,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用英语发指令,孩子按指令做动作。当然,在此之前,孩子是先看父母做示范,然后经过不断地模仿,才逐渐明白父母的英语指令的。
在幼儿园的时候,苗苗就是通过“苗爸英语启蒙TPR闪卡”,轻松掌握了数百个英语听说词汇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又训练了高频词,再开始接触自然拼读(phonics),逐渐学会了听音能写,见词能读,并将听力词汇转化为了阅读词汇。
总结
如何听懂音频,看懂绘本?
(一)可理解性输入。绘本的语言是描述性语言,不是交际性对话,对宝宝来说,比较抽象。
(二)合理使用绘本。通过表演绘本故事和亲子游戏,降低绘本的理解难度,帮助宝宝理解绘本。
(三)TPR+ 自然拼读。TPR培养宝宝的英语听说能力,自然拼读提升宝宝的阅读能力。
我是苗爸,“职业化家庭英语启蒙训练”推广人。我会每天分享英语启蒙和高考英语相关的原创文章。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我们明天再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