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在带给一个家庭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常常会“逼”得宝妈暴跳如雷。被惹急了的宝妈常常会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几下来泄愤。和大一些的孩子不同,6岁以内的孩子在受到严厉的训斥后,反而会张开双手“求抱抱”,拼命往妈妈怀里钻,而这个简单的举动背后的原因很值得家长们反思。
隔壁邻居家的女宝琪琪今年5岁,正是调皮的时候。琪琪的妈妈虽然很疼爱她,但是长时间带娃,难免会有一些“易怒”。有一次在邻居家中做客的时候,琪琪打碎了妈妈心爱的瓷瓶,顿时让邻居火冒三丈,对着孩子大喊大叫,一副“不要琪琪了”的样子。
琪琪在邻居的训斥下,大哭不止,妈妈越训得凶,她就越想更贴近妈妈一点,往妈妈怀里钻。从孩子的哭声中可以听出,琪琪的心理活动,由做错事担心被惩罚的害怕,逐渐变成了妈妈不再爱自己的恐惧。笔者在看到这一幕时也非常的心疼和心酸,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反思,孩子在受到训斥的时候,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这对树立正确的育儿观非常重要。
为什么妈妈训孩子训得越凶,孩子越要“求抱抱”?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景。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只要饿了就会哭泣,这是对不知道食欲能否被满足的“恐惧”;在第一次洗澡的时候会哭泣,这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孩子的每一次哭泣,大多都与心中的“恐惧”有关,换言之就是缺乏安全感。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以内是最缺乏安全感的,而这种心理会一直持续到大约8岁。孩子会对母亲非常依恋,可以说母亲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曾经有研究人员用猴子做实验,让饥饿的猴宝宝在母亲和食物之间二选一,结果多组实验中,猴宝宝全都选择了母亲。这非常出乎研究人员的医疗,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对于动物来说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本能就是“食欲”,而在满足食欲和母亲的关爱下,连动物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母亲。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害怕的事情,是“失去母亲”。如果妈妈对着孩子大吼大叫,会让他们担心妈妈不再爱自己了,所以才会在妈妈发火的时候,去试探着靠近妈妈,希望妈妈不要“抛弃”自己。
怎样正确地训斥孩子?训斥孩子是常有的事,对于有些脾气“暴躁”的宝妈来说,训孩子甚至成了“日常工作”。但是,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决定是否应该训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考虑清楚2个问题。
一、是孩子的过错,还是自己在宣泄情绪?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年轻的宝妈感到压力巨大,在外要工作,回到家还要照顾家庭的方方面面,很难有享受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长期得不到休息和情绪的释放,让很多宝妈心中积压了“无名之火”,所以很容易“一点就着”。
在这种情绪状态下训斥孩子,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犯了不可宽恕的错误,更多的是宝妈自己的一种情绪发泄。客观来说,我们都不应该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我们自己的情绪发泄,很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二、孩子的错误,是否是自己造成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很多时候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受到影响的。
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多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教给过孩子这件事情正确的做法。如果教过,可以通过严厉的言语告诉孩子这种错误不应该再犯;如果没有教过,那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下次要避免。
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训斥孩子也是这样。训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道理,学会正确的做法。在训斥孩子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三个问题:1、犯了什么错;2、为什么犯错;3、为什么父母会因为这种错误生气。这可以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以便下次改正。
此外,在孩子犯错时,要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虽然幼稚,但可以从孩子的“辩解”中,找到改正他们错误想法的方法。这可以帮助孩子在思维逻辑上逐渐成熟起来,对所犯下错误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育儿的同时,也是育己。在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多考虑自己的问题才对。训斥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一定要尽量通过缓和的语气来和孩子交流。而且,不要认为错误都出在孩子身上,多反思自身原因,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不断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