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一个星期前,我带孩子去上兴趣班。当时,孩子是最后一个加入兴趣班的。但是,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到了兴趣班,孩子只是站在门口,就是不敢往教室里面走。
我以为孩子是刚来这里,看到陌生人,所以才表现地这么敏感。然而,我安慰了孩子好几次,孩子还是不敢踏进教室。每次到了教室,我和孩子只是在兴趣班的门口站了一会儿,就带着孩子回家。
昨天,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看到孩子迟迟没有进入教室,孩子的爸爸表现地有些着急,听到我说孩子几乎没有好好上过课。
孩子的爸爸带着几分责怪的意味说:"他不愿意进去,你也不能直接放弃啊,你要逼一逼他,不然他这一辈子都不敢踏进这个门。"说完,孩子的爸爸直接拉起孩子的手,想带着他进教室。
结果,孩子的身子一直往后面缩。看到爸爸强硬的态度,孩子哭了出来。最终,孩子也没有踏进教室。
一个孩子的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挑战。前期,孩子还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挑战,这时,父母的态度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孩子面对挑战, "强推"和"放弃"是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当孩子面对挑战时,父母有两种较为常见的教育方式:
狠心强推当孩子面对挑战时,一些父母习惯采取强迫孩子直接面对的方式。
通常这一类父母都有一个特点,他们看不起孩子面对的挑战。也就是说,父母认为孩子所面对的挑战只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小事而已,甚至根本称不上是"挑战"。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一副很害怕、很恐惧的模样时,父母为两种心情,一是不理解,二是轻视。
诚然,孩子遇到的挑战几乎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认知、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这些挑战就宛如一座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
父母不把孩子的情绪放到身上,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会选择将孩子推向挑战,让孩子直面挑战。
选择强推的父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父母认为,孩子只有正视这些挑战,才能战胜这些挑战,才会得到成长。有时候,孩子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狠心强推或许可以给予孩子一点勇气。
心疼放弃采取心疼放弃的父母,都为"慈母慈父"类的型。
父母心疼孩子,溺爱孩子,不愿意看到孩子承受太多委屈,所以就自主帮助孩子挑选了一条"逃避"的道路。这样,孩子就不会表现地那么痛苦了。
而且,父母通常都具备侥幸心理,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这次孩子不肯向前,下次孩子就会向前了。
从短期效果考虑,心疼放弃可以让孩子避开恐惧,孩子就不会留下心理阴影,亲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矛盾。但是,从长期效果考虑,孩子的成长速率会减缓。
这一个个的挑战就是一次次成长的机会,孩子只有踏过这些挑战,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成长。没有挑战的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这是一种"诡异"的平坦。相比之下,那些正面接受挑战的孩子就会表现地尤为艰难坎坷。
但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一直在走着,而前者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原地踏步的孩子是感觉不到成长的艰辛的。
当孩子面对挑战,"轻推"效果最好父母常见的两种措施——狠心强推和心疼放弃,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那么,孩子在遇到挑战时,父母应该怎么做?答案是"轻推"。
其实,孩子遇到挑战时,是处于一种"摇摆"的状态。孩子很想克服眼前的挑战,但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事情,心里难免会对未知的事情产生恐惧。这种时候,孩子的心理正处于一个"临界点"。
科恩在《游戏力》中这样说临界点:"心理临界点"是类似悬崖的边缘,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地点,在这里面对恐惧时,我们虽然感到害怕,但也可以往前迈一小步。
当孩子处于"心理临界点"时,采取狠心强推和心疼放弃都不好,应该采用"轻推"。那么,"轻推"能够给孩子带来哪些正面的影响呢?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能够自己面对挑战,并且战胜挑战,这无疑会大大增长孩子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孩子通过一些挫折和挑战,逐渐积累起来的。
孩子不断地战胜挑战,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提高。反过来,因为自信心的提高,孩子面对未知挫折和挑战的勇气也会增加。两者是成一个"正向反馈调节"机制。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其实,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勇敢地去面对挑战,去战胜挫折,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战胜内心那个恐惧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抗挫力。
一方面,面对已经战胜的挫折,孩子已经清楚了应对挫折的方法。以后再面对类似的挑战,孩子就不用惊慌,而是利用脑海中的技巧战胜困难。
另一方面,孩子的未来会遇到各种各样未知的挑战,"抗挫力"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继续保持勇气和冷静,持续向前。这种精神才是难能可贵的。
培养孩子的耐心孩子位于"心理临界点"时,父母的"轻推"需要一定的时间,孩子从"不敢向前"到"向前踏出一小步"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果父母和孩子没有耐心,那么孩子也就没能战胜挑战。
这份耐心也是要排序的,因为孩子在面对挑战时通常都没有什么耐心。只有父母展现出耐心,孩子才会表现出耐心。与上面的"抗挫力"相似,耐心与挑战也是成一个"正向反馈调节机制"。
孩子的耐心都是在一次次的实战演练中培养起来的,面对挫折和挑战的经历越多,相应的,孩子的耐心也会增加。
"轻推"需要一定技巧父母的"轻推"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解决安全警报研究情绪自控的神经学家Allan Schore博士认为:"孩子的神经机制尚未成熟,在面对过大的挑战时,还无法有效调节本能冲动造成的巨大压力,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逐步调节情绪冲动。"
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中负责理智和思考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而掌管恐惧、愤怒这些原始情绪的部分从出生起就很发达了。这部分"恐惧""愤怒"就是孩子脑海中的一个警报。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解除孩子的安全警报呢?
脑神经专家约翰·梅迪纳在《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中说:"研究结果显示,共情能够迅速解除强烈情绪,并逐步减少孩子情绪发作的频率。"
"共情"是解除警报的关键,父母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代入自己的情感。不同于孩子,大人面对恐惧与焦虑能够想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如果父母能够感同身受,那么孩子也将会更加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
平复焦虑与恐惧解除孩子的安全警报只是第一步,虽然这时孩子已经愿意和父母交流,但是孩子内心的恐惧和焦虑还是没有完全消失。伴随着这份恐惧,孩子还是很难踏出第一步。
所以,接下来,父母要平复孩子的焦虑与恐惧。
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中讲到了一种叫"觉知之轮"的方法,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从焦虑上引开,带领孩子在其他愉悦的感觉中"神游",以此释放焦虑。
父母在轻推过程中,引导孩深呼吸。在呼吸的过程中,孩子的焦虑会逐渐降低。而且,孩子往往都是在深呼吸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往前走一小步。
学会事后复盘父母在轻推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轻推时保持联接,避免"情绪失控;二是轻推时持续向前,避免"逃避"。也就是说,把孩子推出一小步只是一个开始,在面对挑战的过程,父母还是保持轻推的动作。
这个过程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觉安全感。
此外,在战胜挫折之后,父母还应该带着孩子"复盘"刚才的经历。父母要让孩子记住自己战胜挑战时的喜悦,即放大孩子的成就感,减轻孩子的负重感。这样,下次孩子遇到挑战时,就会记得自己上一次是如何战胜挫折的,孩子就会坚定自己这次也一定能够战胜挫折。
当孩子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时,父母要有多一些耐心,保持持续的"轻推",相信孩子最终一定能够战胜挑战的!
我是小B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