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可能会发现,有这么一个阶段,孩子会突然对画画和音乐很感兴趣,这个过程是让人高兴的,因为孩子的绘画音乐敏感期来了。
成长小档案——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年龄:4-5岁
表现:孩子开始把绘画当做一种最方便使用的语言,他们通过绘画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由于音乐敏感期也发展到了听觉、节奏、节拍一体化的阶段,通过感知音乐用图画的形式表现感受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另外,根据图画内容演绎音乐节奏又是另一种爱好。
敏感期解读
1.绘画和音乐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
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2.儿童善于发现和创造美好的事物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通过学习发现,除了大自然创造的事物外,还有一些由人类创造的美好事物。比如,用泥和水可以创造出漂亮的泥塑,用笔可以在纸上画出美丽的画,用乐器可以演奏各种音乐,用布和线可以做…漂亮的布艺等。
3.孩子的画是用来“听”而不是用来“看”的
爸爸妈妈们最好不要在孩子专心致志地涂涂画画时干涉或者询问,我们不妨等孩子画完之后或孩子画烦了停下来再问孩子“这是什么呀?”、“他们在做什么呢?”……通过倾听孩子对所画内容的描述,来探究孩子的感受。
4.孩子的绘画能力成螺旋状发展
此时,教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好的绘画环境,让孩子接受优秀作品的熏陶。比如,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美术馆,或者给孩子买一些世界名画复印品,让孩子从欣赏中得到启迪。还可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鼓励他画出来。
误区
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用自己的绘画观念评断孩子的作品,就算孩子画得真不好,也不好否定,要让他在自我学习中进步。
5岁之前不要教孩子画画,9岁之后再系统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
所谓画画,其实是作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运用手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从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语言和情感的表达、社会能力等几方面锻炼孩子。而越早地干预孩子画画,即越早地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绘画的形象表达方式,研究者发现:5岁之前最好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绘画。5岁以后,可以寻找比较好的儿童绘画班,尤其是那种限定少、更多自由的创意班,带孩子多去体验各种色彩、工具,接触不同作品等。
9岁之前的孩子,画的是“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所以,不管他画得怎么样,父母要做的不是评价一番或提出建议,而是多倾听、多赞扬,这样孩子才会对绘画产生兴趣并逐渐乐于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
9岁之后的孩子,才会真正追求“画得像”,即追求写实,这个时候若孩子仍对绘画充满兴趣,可对孩子做进一步的系统绘画技能训练。
如果可能最好等9岁之后,再系统地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这是由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决定的,过早地教孩子画画反而会妨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