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今年4岁半,时而活波时而内向安静,很讨人喜欢。
妈妈对她说:“女孩子还是稳重一点好,千万不要像男孩子那样野!”
小新回应妈妈:“可是爸爸上次说让我勇敢一些,像男孩子那样坚强有活力。”
妈妈说:“妈妈是希望你活泼能够多认识朋友,而妈妈则希望你端庄有涵养。”
小新撅一撅嘴:“你们大人都不统一意见,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一溜烟的跑开了…...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意见不统一,她们给孩子设定的标准也是双面性的,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
而孩子处在年幼的阶段,性格的养成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的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性格变来变去,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情绪化,这就是教育过程中的“手表定律”。
一,手表效应的解释当你拥有一块手表的时候,上面显示的是12点,你就知道现在的时间是12点;然而当你手上有两只表的时候,一个显示的是11点半,一个显示12点,你反而会分不清现在的时间到底是几点,这是对“手表效应”的一个概括性说明。
应用到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手表效应”最想告诉妈妈们的道理是:孩子们拥有的东西或者标准多了,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同时,“手表效应”也应该应用在教师和父母之间。
教师和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标准应该一致。尤其是在对孩子行为品质,道德规范,个性发展中的要求尽可能统一,如果不一致,遇到问题也应该求同存异,目标趋同。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最好只给予孩子一块“手表”,而不能同时给予孩子两块“手表”。试想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跑过来给予孩子一个标准和要求,而他们给予孩子的标准对不对,好不好,适不适合孩子的成长,都将会影响到孩子认知、学习、性格等全方面的发展。
更多地“手表”没有带给孩子更多的帮助和进步,反而会制造更多地混乱,所以需要注重家园同步教育。
家园同步教育的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育儿模式的不一致,容易造成孩子成长中的困惑,比如孩子摔倒了,父母要求孩子自己站起来,而祖父母马上跑过来把孩子搀扶起来,还要给孩子揉腿;
进入到超市,孩子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想要购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祖父母马上跑过去给孩子买下来;
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严厉的批评,而爷爷奶奶则觉得孩子可怜,往往上前去阻挡父母教训孩子;
而两者对于孩子的态度完全相反,容易让孩子成长路上缺少一个正确的方向。
这些例子也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小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还有更多的矛盾冲突,如果老师,家长,祖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就会容易造成孩子处于矛盾的环境中,无所适从,为他们的成长设定了人为的阻力,干扰到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行为准则,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中怎样避免“手表效应”1,尊重孩子为自己选择的“手表”
在针对家长的双重标准下,孩子也有给自我制定的标准,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决定,让孩子为自己定制适合自己的“手表”,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来。
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也有自己的要求和权力,不要因为孩子比较小,就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看待世界,孩子有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2,求同存异!采用“统一战线”的教育方式
为了避免给孩子的“双重标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即使有再大的分歧和对对方的不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出来,可以先在私底下达成一致的观点。
经常听朋友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然而这只是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而已,但是对待孩子的目标应该是保持一致的。否则就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待家长容易出现两面性的性格,爸爸面前是一套,妈妈面前是一套,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认知的养成。
比如,在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要求爸爸回避,什么都不用插手;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强行插手;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突然跑进来维护孩子,安慰孩子,甚至和孩子统一战线来抵制妈妈,让场面一度很尴尬。既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也会丧失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以后她说的话孩子也未必能够听进去。
3,适当培养孩子决断的能力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家长有的时候会觉得孩子“没有主见”,会帮助孩子做很多的决定,其实这是不对的。
亲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孩子良好的品德和综合发展的能力,孩子最终都要是脱离父母,走向社会的,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决断能力。
在教育中,要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可以为他们把握好方向,帮助他们成长,但是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对于孩子的决断要有足够的尊重和鼓励的措施,培养孩子敢于自己发表意见和承担后果的能力!
如果孩子长大,在环境和他人的压力之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从而郁郁终生。即使得到了他人羡慕的成绩,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孩子的内心是另外一种追求,是用自己的标准来定义的成功,而不是单纯以他人的标准所定义和左右的,为自己的努力而奋斗,才能感受到实现梦想之后的快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