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老了,要送他们去养老院吗?这个话题是摆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面前的现实问题,无法回避。如何才能处理好老人的养老问题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孝顺、养老、工作三者之间的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万事不能都求得完美,当矛盾较大,并且不可调和的时候,就只能折中,取平衡点。下面具体来说一说。
一、子女尽孝道。毋庸多言,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代著作《围炉夜话》里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孝是百行之首。暂且不详细说古人所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样的孝,就说说当今社会的孝。父母从十月怀胎开始,要忍受孕期的辛苦和不适。一朝分娩之后,要哺乳、呵护、教育,把你从婴儿、到儿童、少年、再到成年的拉扯大,直到成家立业后,还要帮着你照顾孩子。你小的时候,父母起夜喂奶,睡不了一个囫囵觉。还担心你冷了、热了,得病了父母急得不行,恨不得病长在自己的身上去代替你。成长的路很长,其中的辛苦也就很多,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叫“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很形象的,只有当了父母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就是这个道理。阎维文的一曲《母亲》,唱尽了养儿的不易。所以,父母对于我们的付出是最无私的,我们能回馈于父母的也就是孝顺父母、为父母养老,尽基本的孝道。
二、为父母养老。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燕子知反哺,一个不会说话的动物都有感恩回馈之心,何况我们这些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庭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提高,此时的尽孝不同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给父母送些生活品之类的,而是要多陪伴父母,给父母以精神上的安慰,让父母晚年生活更安心、更舒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要安排好父母的衣食住行,经常电话报告自己的情况,不让老人惦念。所以,养老的含义和涉及面是宽泛的,不是有吃有喝、有衣有住就是养老,这是狭义的。
三、养家忙工作。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家庭的生活压力也很大,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巨大压力完全由他们扛着,不累不辛苦是假的,对家人,尤其是父母常常是报喜不报忧。工作的原因,子女们对老人照顾的少,相反还需要老人来帮忙照看孩子,否则无法出去工作,对于孝敬父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平时对于父母也是感觉亏欠很多,不但不能享受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还要继续为子女出力,有的人笑称“中国式父母”,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当父母年迈,干不动了,需要养老,孩子还想尽孝,又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的时候,矛盾就出现了:怎么给父母养老呢?丢掉工作全是照顾,那是不可能的,且不说事业不事业的这种高大上的追求,就是家庭的生活也需要子女出去工作。父母身边又离不开人,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都曾遇到过,解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看老人的想法。有的老人思想上还不接受去养老院,就喜欢在家养老,主要考虑在家习惯,干什么都得手,再怎么是在家啊,不能把家丢了,要不面子上也过不去。有的老人愿意去养老院,不但能减轻子女的负担,还能有老年朋友一起娱乐,不用考虑饮食起居,潇洒自在。对于有第一种想法的老人,就不能强行让他去养老院了,不能反着老人的意愿。退而求其次,可以雇保姆来照顾老人,强行送老人去可就是不孝顺了。
孝顺、孝顺,不但要孝,更要顺。如果老人愿意去养老院的话,也要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是真实思想,还是为了子女着想才这样默默选择,如果是真实想法的话,就要为老人选择一个条件好、档次差不多、口碑好的养老院,让老人过得舒心。平时多去看看父母,周末、假期接老人回家住住,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是为子女考虑而选择的话,就不要送他们去了。即使老人非要去,你的心里也是会很难受的。现在独一代,送老人去养老院已经成为心中的一道坎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