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听妈妈群里的宝妈吐槽:
说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还好好吃饭,现在经常绝食不吃。孩子睡眠变差了,经常惊醒哭泣,变成睡渣,自己也快崩溃了。孩子变得更加黏人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动不动就发脾气,真实没办法。妈妈群里的宝妈普遍反映,说孩子到了1岁左右就变得很难带。有的时候甚至忍不住想对孩子发火。但是发火之后又开始后悔。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推荐了一套书,叫《你的N岁孩子》,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成长特点都罗列出来,可以算是一份儿童成长地图。在《你的1岁孩子》这本书里,正好可以解答上述所有令人头疼的问题。1岁的孩子最难带,不是因为儿童遇到了问题,恰恰是儿童成长飞速的时候,这本书提到,原来是儿童的5种能力正在发展。
一.1岁孩子的发展特征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早教的宣传单,说可以通过一些训练的手段,让孩子掌握某种能力。其实,有一个著名的婴儿爬楼梯实验。格赛尔博士将婴儿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展开了为期6周的爬楼梯训练,另一组没有,结果两组婴儿在六周以后,都学会了爬楼梯。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婴儿的能力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是通过教育训练而提前获得的,我们没有办法加速孩子的成长。
1岁到2岁之间的孩子,有时候乖巧的让我们感动,有的时候却又顽皮的像个小魔王。我们得知道,1岁半的孩子正处于复杂的过渡期,因为孩子正在慢慢的学习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技能,而当孩子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生气,甚至是发脾气。其实这段时期,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1岁半的孩子处于复杂的过渡期,有哪些表现呢?
1.非常固执2.肢体动作在所有活动中所占比例最高3.开始喜欢钻洞4.要么坚持到底,要么毫无兴趣5.做事坚持要结果6.情绪不稳定7.有的孩子性格孤僻,非常内向8.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尖叫或者哭泣9.呈现逆反心理看到第四点和第七点,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早教机构所提倡的低龄专注力训练和社交能力的训练,都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在1岁半之前上的早教班,基本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如果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孩子可能一秒钟都不会乖乖的站在那里。另外,由于孩子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阶段,孩子可能对身边的小朋友直接忽视,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直接去抢夺,而不会注意社交礼仪。
如果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说,1个月到1岁,孩子的动作能力发展很快;1岁是各方面能力飞速进步的时期;一岁三个月是孩子向刁钻,调皮转型的时期,尤其是1岁半,更加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宽容,1岁九个月的时候,孩子会辨别归属,女孩子的语言能力可能发展的更快一点。
二.4种能力的飞速发展孩子在1岁的时候,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智商,还是孩子的成熟度。孩子在1岁到2岁之间,心智能力会进行飞跃式的发展,有的时候,孩子本身的行为没有问题,问题都是大人不清楚孩子的成长规律,而造成的。
1.时间概念
同事对我说,他家的孩子总是喜欢粘着妈妈,即使有的时候,妈妈向孩子承诺5分钟就来,孩子也不依不饶,让他很苦恼,忍不住想吼孩子。
其实,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大人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1岁大的孩子,对时间已经有了些许概念,但是他们不能准确的认识到时间的长短,只是能感知到次序的先后,比如饿了或者想要抱了,会先张开嘴或者张开手。所以这个时候和他说5分钟,是非常不明智的,可能大人的5分钟,在孩子看来就是一辈子。时间概念在1岁半孩子的意识里,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现在。但是等到孩子1岁九个月的时候,他就开始萌发“未来”的概念了。
所以,有实践表明,如果让孩子长时间哭闹,而大人没有任何反应,时间长了,孩子会越来越不好带,而且越来越爱哭。
2.空间概念
记得孩子在1岁之前,从床上或者楼梯,都是直接往下走的,而现在,孩子都到床边,就会喊叫,意思是让大人来抱自己。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发现,婴儿对空间的认识是片面的,没有距离和深度的概念。而1岁左右的孩子,就试图将积木放进容器里,1岁半的时候,就开始认识方向和空间,1岁九个月,孩子会进一步增强对空间的认识。可以玩捉迷藏,找东西了。
3.自我概念
记得有一套洞洞书,叫《猜猜我是谁》,每次女儿翻到最后一页,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都会哈哈大笑,有的时候还会亲亲镜子里的自己。喜欢照镜子说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等孩子1岁三个月的时候,孩子对一切都很有兴趣,喜欢模仿他人,比如说模仿大人在家打扫卫生等等,等到1岁半的时候,孩子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知道有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对于不熟悉的人也会排斥,等孩子到1岁九个月的时候,孩子常常用“我的”来表达自我意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但对自己的玩具或者食物表现出很强的占有欲。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要强迫孩子共享他的玩具或者食物,如果孩子不愿意的话,更加不能给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要知道,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4.幽默感
1岁的孩子,都喜欢笑。虽然这不算是幽默感,但也算是萌芽吧,我们姑且用幽默感来命名。一岁半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在自己玩耍的时候,才会自娱自乐的笑,当他扔掉手中玩具的时候,当他把嘴里的饭故意吐出来的时候,研究表明,一岁半的孩子平均六分钟笑一次。等孩子到1岁九个月的时候,与大人交流,成了孩子开怀大笑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平均4分钟笑一次。他们主动和大人交流,吸引大人对自己的关注。
三.家长应该如何那么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究竟该做些什么呢?有的家长可能会想着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考虑是否要学习一些什么课程。其实,在这个阶段,家长只要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1.多陪伴孩子,细心看护
这里的陪伴并非拿着手机,看着孩子,而是真正的享受和孩子的互动,以自然的方式和他玩闹,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2.根据孩子的举动给予必要的回应
其次,以最大的能力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只有当孩子的需求被充分的满足了,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爱,孩子才能在感到安全的情况下,主动去探索,更好的独立。
3.接纳孩子,不要刻意加速他的成长
孩子的初期成长很快,于是家长可能会适应这样的节奏,所以后期就会觉得孩子成长变慢了,技能学得少了,其实这都是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观察孩子的性格,喜好等等,然后接纳孩子的特征,不要刻意加速孩子的成长,尊重他的成长规律。
赛格尔博士说:“或许,环境因素会在调整孩子的生长状况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影响发展的进度方面却无能为力。”
4.根据不同的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健康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作息,自主大小便,阅读等等。所以在这个时期,要注重孩子相关习惯的培养。比如说,1岁到1岁三个月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不好好吃饭,而1岁半到1岁九个月的时候,是防止挑食的重要时期。再比如,在1岁3个月到1岁半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读绘本,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养成孩子对书本的兴趣。
5.顺从为主,但要注意技巧
有的时候,孩子会苦恼或者发脾气,家长束手无策,想要发火。在孩子1岁3个月的时候,我们以顺从孩子为主,我们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安排他喜欢的活动,布置他喜欢的环境,有弹性的作息时间等等。等到1岁半到1岁9个月的时候,我们在顺从的时候,要注意技巧,比如抓住他的注意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顺从他保护领地的行为等等。6.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气质,性格,爱好都不同。作者建议,不要因为孩子活泼开朗或者倔强暴躁而沾沾自喜或自怨自艾。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孩子未来的方向做大致的预测,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和人生。
路易斯·埃姆斯,弗兰西斯·伊尔克的《你的1岁孩子》这本书,为我们系统的介绍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也提供了很多切实可操作的建议。我们有句话说:不要让孩子用未来去治愈受到伤害的童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我们要科学育儿,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事半功倍的助力孩子成长。
"我是一名省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是一岁萌娃的妈妈。专注于分享教育心理,学习经验等干货,希望得到你的关注,也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