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剧《小欢喜》引起了关于家庭教育、高考备考、亲子关系等育儿话题的广泛讨论。这部剧展现了三组家庭在孩子高考期间的不同教育方式,其中蕴含着温柔、分歧、理解与成长。对于家长而言,剧中揭露的一些育儿真相,值得更深刻的思考与反思。
01
道德绑架× 平等交流√
《小欢喜》剧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让众多网友直呼:“这一幕多么熟悉!”单亲妈妈宋倩正处于懊恼和不解之中,她不懂的是,为什么自己为女儿付出了所有,到头来却遭受女儿那么多的怨念。女儿对妈妈说:“您的原则是原则,难道我的原则就不是原则?”此时,妈妈终于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吗!”话音刚落,女儿泪流满面却又无可奈何。家长的道德绑架,严重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
孩子要用听话的方式来报答家长全部的付出,一旦不听话就成了不孝。但其实,一直付出的只有家长吗?难道孩子没有付出吗?显然不是。孩子同样也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给了父母,那是最懵懂、最纯粹的爱与岁月。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应该存在家长对孩子的道德绑架,应该更多存在的是平等交流的局面。
家长要适当学会退出,不要以爱的名义过分掌控孩子的生活。孩子不是家长意愿的延续者,孩子也要有完整的自我。让孩子做自己,是亲子之间平等交流的最好写照。
02
对孩子严厉× 对自己严厉√
做一个严厉的家长,本身没问题,但不是对孩子严厉,而是对家长自己严厉。在剧中饰演开明父亲的黄磊认为,“严父慈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的教育观念其实是靠不住的、没有逻辑的,家长不能一味严格要求孩子,而疏于对自己的管理。
在日本,曾经有人在地铁上采访了一对正在阅读的父子,询问他是如何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父亲的回答十分简练却充满智慧:“家长爱看书即可,因为孩子天生会模仿。”
而在《小欢喜》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家长们放下乏味的说教,转而与孩子们共同努力、克服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时,孩子不再对家长有抵触情绪,他们开始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并且愿意听取家长们的建议。
对的,家长只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愿意以身作则的家长。因为,孩子成长的根始终在家庭,在家长。家长不一定非得把孩子培养成完美的个人,而是与孩子共同成为更好的人。
03
拒不承认错误× 敢于向孩子道歉√
《小欢喜》中有一段特别温暖人心的剧情,同时也引发了最强烈的共鸣。剧中扮演区长的季胜利,与儿子的对话一直都是满满的官腔与命令式语言,由于此前六年与儿子屈指可数的见面次数,导致季区长与儿子隔阂很深。后来,季区长在三组家庭所有家长和孩子的见证下,弯下了腰,态度诚恳地向儿子道歉:“我错了。”这一幕,让儿子满眼含泪,身体一直在微微颤抖,可见儿子对父亲的心理防备,在这一刻土崩瓦解了。
不仅仅是剧中的儿子,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都感到动容与心酸。有的观众表示,家长从来不会道歉,对的永远是他们。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很难做到吗?其实挺难的,我们的家长大部分还是固守着传统观念,认为向孩子道歉是一件有失家长威信的事情。然而,很多时候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尖锐矛盾,一个道歉就可以化解。
几年前,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的父母学堂成立,同时迎来了第一场《父母规》学习课。校长曾经表示,通过父母学堂,能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课上,校长让家长给孩子们写道歉信,听课的一共有420多名家长,很多家长都流下了后悔的眼泪。“父母者,人大也,为父母,责任重。”
家长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难免会犯错,但一定要学会向孩子道歉。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举动,反而恰恰能获得孩子发自内心的敬佩与理解。优秀的家庭教育中,没有过多的身份与面子,只有心与心的沟通。
04
审视孩子× 自我教育√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于父母而言,首先是自我教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贯穿一生的教科书。如果这本教科书里充满着积极进取的内容,那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必会敢于拼搏;但如果教科书里的都是虚伪、压力、谎言等负面内容,那不太可能指望孩子做一个诚实、善良、正直的人。
在《小欢喜》中,几组家庭的孩子在酒店里纷纷吐槽自己的家长,把聚会弄成了“吐槽大会”,并模仿家长平时教育自己的言行举止,充满了欢声笑语,连在门外偷看的家长们都被这帮孩子给逗笑了,因为他们模仿得实在是太像了。
相比于审视孩子,家长更重要的是自我审视。这是《小欢喜》传递的教育理念。在家庭中,育儿更像是一场孩子对家长的模仿游戏。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家长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也能成为家长的老师。
期待每位家长都能从这部热播剧中有所启发,并付诸于行动。与孩子平等交流,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会向孩子诚恳道歉,并在更多时候审视自己与自我教育。对孩子少些责备,多些理解,好好珍惜亲子之间的每一次小欢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