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以为自己每天照顾孩子累死累活,可以换来孩子的快乐、家庭的和睦。
NO,你想错了,有时候累是一种灾难!
太勤快,活得太操劳
妈妈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
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课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
勤劳朴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
结果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
太无私,最具奉献和牺牲精神
不知道妈妈是否知道“孩奴”这个词儿?有了孩子,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
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
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
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结果
夫妻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妈妈也会因此常常抱怨,影响家庭的和睦。
太过保护孩子
为什么在国际上总认为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养孩子以生存技能为本,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所以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
世界固然复杂,存在很多危险,但是孩子离开了遮风避雨的庇护,还是不知道如何去生活。
妈妈们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呢?奶粉、护肤品、疫苗、校园……啥都不安全。不信任社会,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结果
过度保护孩子,看上去是顺利了,是舒适了,结果却使他软弱而闭塞,胆怯而无能。
太容易担心
同样是照顾孩子,妈妈的精神要紧张得多。比如带宝宝外出,妈妈常常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
还有前面实例中的,宝宝睡觉妈妈不放心,着凉怎么办?出汗怎么办?……
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自己上下学的场景,恐怕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难以见到。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
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结果
“处处担心,即是诅咒”。你给孩子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健康、更优秀,你总给孩子不好的担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太有责任心
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多,把养育孩子当做人生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完成,但有些妈妈则更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带来的欣喜和乐趣,轻松洒脱。
看孩子是“环绕伺候”,大人们被小孩左右着,一会向东,一会往西,吃饭追着喂,穿衣哄着穿。
结果
只会让孩子自我为中心,妈妈吃力不讨好!
控制欲太强
有专家认为,父母的最大错误在于,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认为美丽的图案。
所以,很多人会给孩子规划人生,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
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结果
孩子无法活出自我,情商低,走入社会很难融入集体!
对自己太苛刻,太容易愧疚
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带某个东西,孩子常常会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给我带。”受到谴责的家长通常也会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记得。”
因为母乳时间不够长,妈妈愧疚;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妈妈愧疚;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
结果
两个极端,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怪自己或者怪别人,无法实事求是,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太喜欢攀比
妈妈对孩子的爱,在国际上是震耳欲聋的。
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妈妈总是要和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比一比。
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孩子下次超过他。
教育总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
结果
妈妈心态不平衡,孩子成了攀比的砝码。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