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白脸一人黑脸,是分工明确?警惕“育儿分歧”误导了孩子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8
"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放学了把书包仍在家里,就跑到楼下托管找他的同学一块儿玩。过了饭点了,孩子都没有回家。父母担心孩子有危险,于是便着急出门寻找孩子。

两人找了一会儿,才发现孩子正在欢快地玩耍。父母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开始责怪孩子。

宝宝生气地对孩子说:"如果我们不来找你,你是不是要在这里过夜啊?以后,你放学了就直接回家,不准和同学一起出来玩。"

妈妈觉得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便说:"哎呀,你别那么激动嘛,孩子没有危险就好了。而且小孩子天性就爱玩,你也不要那么说他呀。"

爸爸听了妈妈的话,就更加生气了。"要不是你一直宠着孩子,他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吗?你看看现在孩子一副叛逆的样子,都是你一手造成的!"

妈妈听了爸爸的话,也不甘示弱:"我怎么啦......"

结果,这对父母就在街上吵了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是不是觉得有些眼熟呢?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面出现矛盾和分歧,结果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夫妻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在教育孩子时,一般是父亲扮演黑脸,母亲扮演白脸。父母先给孩子一巴掌,再给孩子一颗糖。父母以为这是分工明确,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育儿分歧"。

生活中"育儿分歧"很常见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分工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的分工通常为一个人扮演白脸,另外一个人扮演黑脸。白脸是一个温和的角色,而黑脸则是一个较为严肃的角色。

黑白脸是一种"育儿分歧",父母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育儿分歧"。

那么,为什么"育儿分歧"在生活中很常见?原因有以下两个:

父母的思维不同

引导"育儿分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父亲与母亲的思维不同。

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和思维惯性就不太相同,父亲和母亲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父亲和母亲能够接受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父母产生矛盾与分歧。

此外,父亲与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会多多少少地影响双方教育的方式。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妈妈比较注重感情,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妈妈通常扮演白脸的角色。

而爸爸则是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没有像妈妈一样精细地照顾孩子。也就是说,爸爸在教育孩子上面可能会表现地理智一些。所以,爸爸通常是扮演黑脸的角色。

父母容易放大矛盾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爸爸妈妈同时去上班养孩子,孩子则是交给家里的长辈照顾。父母大多只能利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教育孩子以及亲近孩子。

父母上完一天的班很疲劳,回到家,双方都是处于一种大脑转不动的地步。这种时候,父母之间出现一点很小的口角,双方都很容易放大这一点小小的矛盾。

如果孩子还不听话,或者表现地很差,那么父母可能会爆发自己的情绪,把情绪都撒到孩子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成为了一个炮灰,只是一个父母发泄情绪的工具罢了。

"育儿分歧"容易误导孩子

父母以为的分工明确,其实正在慢慢地毁灭孩子。"黑白脸"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听戏"的环境中,性格的培养以及成长的速率都会减慢。

那么,"育儿分歧"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呢?

形成"两面派"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精明地很,在没有人引导他们的情况下,他们容易耍小聪明。而且,孩子也是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当父母正在扮演黑白脸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会更加倾向白脸的一方,也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黑白脸的扮演会随着事情和问题的性质发生改变,这一次是父亲扮演黑脸,下一次可能就是母亲扮演白脸。孩子不断地变换自己的阵营,以此将自己的伤害化到最小。

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两面派"。

父母失去权威

前文提到的孩子外出游玩不回家中,母亲扮演的是白脸,父亲扮演的是黑脸。

而在一些更加细微的事情上,比如纠正孩子爱吃糖的坏毛病,母亲通常是黑脸,而父亲是白脸。父亲觉得,孩子想吃糖那就吃糖呗,为什么要限制孩子呢。

父母多次在孩子面前产生分歧,产生矛盾,双方都试图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观点,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看到这种情况,内心会对父母产生怀疑,因为父母的观点都被否定和质疑了。

孩子觉得父母的思想和教育都是不可靠的,父母也就相当于失去了教育的权威。

家庭不够和谐

很多父母一开始是齐心协力,想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后,父母往往会在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分歧,结果两人就在孩子面前吵架,严重的还会动粗。

本来孩子就不爱听父母讲大道理,父母又在孩子面前上演一出家长吵架的戏码,孩子只会感觉到不耐烦。而且,父母的吵架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之间不够和谐恩爱,孩子会对整个家庭的完整性产生动摇。

父母应该破解"育儿分歧"

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很容易产生矛盾,关键还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如何保持家庭的和谐环境。

关于破解"育儿分歧",这里有三个建议:

沟通很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之间产生分歧,是因为父母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父母没能在沟通中解决双方的分歧和矛盾,没有达成一致。所以,到了孩子面前,父母还是我行我素。

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很重要,因为这样能够保证父母的权威。父母应该先沟通,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再教育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为了防止矛盾的出现,父母可以选择只派出一方进行教育孩子的工作。

合理分工

一般来说,爸爸的大局观念比较重,看事情也会远一些,妈妈在照顾孩子方

面,则要比爸爸更加细心和有耐心。父母可以进行一个分工,爸爸具体教育孩子的某一个方面,而妈妈教育孩子的另一个方面。

比如说,一个负责孩子的生活作息,一个负责孩子的学校作业;一个负责孩子的体育锻炼,一个负责孩子的习惯养成等等。而且,双方不要随便干扰,但是可以给对方提建议。

互相尊重

当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另外一方不同意他的想法,父母也不能直接提出来,应该选择闭嘴,毕竟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相互支持,那就选择相互尊重吧,闭嘴也是一种相互尊重的方式。

其实,父母之间也是需要相互尊重的,不能因为对方的思维或者经济差距就随便否认对方。偶尔也要听一听对方的想法,偶尔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

不要看不起对方,保持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家庭中的分歧会减少很多。

父母应该舍弃黑白脸的教育模式,不要让"育儿分歧"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关系。爱和尊重,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