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就不要跟他人一般见识。
4、打回去。
对于这个话题,大家议论纷纷,答案不一;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话题渐渐的变成了社会的焦点,有无数的父母遇到这个难题;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不作恶容易,不被恶,却很难。
如何教会孩子去保护自己,不会被伤害;如何让孩子有教养,不去伤人。面对这个问题,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
因为父母的态度和方式,决定孩子的行为。
教会孩子: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我们不鼓励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时,以武力解决问题,不主动攻击他人,不使他人受伤害。
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他自己奋力回击的时候,做家长的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既然已经教会了孩子善恶分明,那就要尊重他本能的情绪。为什么要求一个几岁的孩子去掩饰自己真实的情感呢?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
因此;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要让孩子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让孩子学会自己反击的方式只有在双方力量相当的情况下才适合使用。所以,在平时的生活里,家长还要跟小孩渗透各种自我保护方式。
家长一定要教给孩子一项保护自己的技能,在那些家长保护不到、看不到的角落里,让孩子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面对别人的打击,能勇敢的伸手予以反击,让自己不受伤害。
比如,当遇到比自己年龄大体格强的孩子时:
1. 首先,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的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
2. 如果对方没有停手,立即试着甩开对方的手或攻击,然后迅速逃离,确保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3. 如果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立即寻找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可以是老师、家长,或者管理员。不一定在每次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求助于外力,但需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时,老师和家长,都是可以保护他们的力量。
4. 告诉孩子,在任何场合,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真正容易被欺负的人,往往都是孤立的。只有融入了集体之中,才拥有了震慑危险的力量。
5. 最重要的一点,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告诉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家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信任的港湾。
让孩子从小,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人,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身体,如果有人打你,就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回击。
最后,关于“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遇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适当反击打回去。遇到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需要首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换个策略想办法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