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日读到一篇文章,一对外国夫妻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受教育。他们很看重亚洲的基础教育,也知道亚洲基础教育的严格。有朋友提出质疑,母亲说:“这是我们的选择,宁愿犯过度教育的错误,也不要让孩子教育不足。”
进了中国小学的孩子压力很大,那位母亲也经受着中国家长所经历的,一边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一边又心疼着孩子。她说她可以大老远就认出上海一年级的小学生:耷拉着肩膀,眼神疲惫,走在旁边的父母看起来抱歉不已,似乎是想用他们的温暖来陪伴孩子度过生命中最大的一个过渡——从每天午睡和唱歌过渡到每天包括家庭作业在内长达14个小时的学业。6岁的孩子放学时的表情,仿佛是在公司工作了整整一天似的。
短短一篇文章,道尽家长心事,但他们还有选择,可以自由来去。那个孩子如今大概是中学生,我想他早就回到美国。文中那位母亲寻思,无论学习有多必要,如果错过了童年的乐趣,那些无所事事,与小朋友们找各种办法一起开心的时间,以后就再也无法弥补。
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受教育?难道仅仅是为将来的工作吗?可是有时候赚钱多的,反而是那些当年学习差的,这又如何解释?
二
曾经读过一本传记《我的爱,我的自由》,是现代舞的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的生平。邓肯说:“一个人的性格,其实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一个人长大后能做什么,在童年时期都已表现出来了。我在童年时期就已经是一个舞蹈家和革命者。”
邓肯是纯天然成长的孩子,没有保姆和家庭教师的保护和看管,没人告诉她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她的母亲靠教音乐谋生,从早到天黑一直忙碌着,邓肯和她的两个哥哥无拘束地到处闯荡,因此她一生富有冒险精神,即便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也安之若素,因为这是她所一直适应的成长环境。邓肯的母亲没有提供她优渥的生活条件,却传给她的孩子们艺术的修养与品格。每天晚上,母亲给孩子们弹琴唱歌,朗诵诗歌,因此虽然邓肯十岁就离开了学校,但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天生对艺术世界敏感。
邓肯没有经受过舞蹈的培训,或者说她只上过三堂芭蕾舞课,她觉得那种机械动作既难看又别扭。童年时代的她就拥有非凡的艺术潜质,”我也说不清楚我理想中的舞蹈究竟是什么样子,可我却感觉到有一个无形的世界,只要我能找到钥匙,就可以在这个世界里畅游。“邓肯在6岁的时候就教孩子们舞蹈,10岁时她告诉母亲,她的舞蹈班的学员越来越多,她告诉母亲,她已经学会赚钱了,于是她离开了她一贯讨厌的学校。
“我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的事业应该从小时候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的所谓教育,恰恰使孩子变得平庸,剥夺了他们展现和创造美的机会。当然这样也未尝不可,要不谁来当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成千上万的商店店员和银行职员呢?“
三
听过一个TED演讲《音乐是一种语言》,这位演讲者说在他小时候从来没人告诉他应该去学弹贝斯,去学音乐。他最大的哥哥比他大8岁,每当夜晚,他们在庭院里演奏时,有一张塑料椅子,椅子上有一把玩具贝斯,他就明白这是他的位置。当他能抓住东西,人们把贝斯放到他手里,于是他开始弹,也没人教他怎么弹,就像你小时候说话,没人一句一句教你,但你听了那么多,自然就会了。
那个孩子,他抓着贝斯,胡乱弹。其实每个人都有节奏的,高兴的时候高亢,不开心的时候沉闷。孩子就这样分辨着哥哥们音乐中那里高上去,哪里低下来,哪里该快,哪里该慢,他追逐着音乐,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了下去。
很多老师在孩子还没懂音乐的时候就教他们演奏,教他们乐理,一遍一遍练习着。老师们教得费力,孩子们学得辛苦。自然,熬过一段时间,他们也可以得到成功的奖赏,但是相比那个演讲者,他们是学会演奏,而他是融入在音乐中。
四
教育问题永远是值得探讨的,因没有一个完美的标准,每个人对此又有不同的见解。但是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不用太辛苦,早早做了个严谨苍白的小大人。就像每个幼小的动物,在嬉闹的年龄尽情嬉闹,于嬉闹中成长、学习,于嬉闹中找到未来发展的可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