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热播的仙侠电视剧《陈情令》燃爆了整个朋友圈。
网友纷纷说,那个始终被误解的少年魏无羡,最让人心疼。
众人只看到他从小顽劣捣蛋,却忘了他亦是聪颖非常,总是能第一个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世人皆厌弃他行事离经叛道、不守规矩,却不愿相信他做这一切只是为了报恩扶弱。
面对质疑和围攻,他淡然处之:「你要记着别人对你的好,不要记着你对别人的好。人心里不要装那么多东西,才会快活自在。」
谁能想到,夷陵老祖魏无羡,其实是一个内心善良、细腻宽容的人呢?
生活中,这样令人心疼的「坏」孩子也不少。
小区里3岁的孩子乐乐,因为经常调皮捣乱被称为「惹祸精」。
有一次,乐乐把米袋里的米撒了一地,妈妈气得说:「我怎么生出你这样不懂事的孩子!成天惹祸,能不能让我省点儿心!」
乐乐委屈地说道:「妈妈,我看你太辛苦了,我只是想帮你淘米。」
看着乐乐蹲在地上把米一粒粒捡到碗里,那一瞬间,妈妈特别后悔对乐乐说出了那些狠话。
很多时候,让父母伤透脑筋的调皮鬼,内心都住着一个温暖、聪慧的灵魂。对待这些「问题」孩子,家长别急着发火教训,不妨先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那些调皮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一、顽皮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们吐槽孩子顽皮捣蛋的事迹,不外乎这么几种。
精力充沛,总是上蹿下跳、爬树钻洞。
天性好动,爱敲敲打打、乱翻东西、拆卸玩具。
好奇心强,总是缠着大人,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孩子的这些行为,在成长过程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从生长发育角度来看,0-6岁的孩子处于一个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敏感期,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但孩子的大脑发育却还不成熟,对肢体动作的控制精确度较差、自控力不强。
大人眼里的闯祸行为,多半是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外露,或是因没控制好力度而造成的意外。
二、渴望获得关注据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幼儿中,35%-45%都是留守儿童;在城市里,70%-80%的家长都忙于工作和娱乐,没空陪伴孩子。
朋友家4岁的宝宝萌萌,就是一个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
在家里,朋友只要一打开电脑工作,萌萌就会“啪嗒”一声把显示屏扣下,甚至还把水泼在电脑上。
萌萌说:「爸爸总是忙工作不理我,电脑坏了爸爸就可以陪我玩了!」
绝大多数调皮的孩子,内心都是孤独寂寞的,他们耍脾气、不断惹祸,其实只是想告诉父母:
「快陪陪我、哄哄我、抱抱我、看看我!」
孩子捣蛋闯祸后,家长教训孩子前可以先问问自己:
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受罚、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吗?
之前有没有教过孩子这些道理?
如果教过这些规则,为什么孩子还会重复犯错?是教的方法不对还是另有隐情?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事前没给孩子讲好规矩,就别怪孩子不懂事了。
四、模仿他人的行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对父母长辈和周围世界的模仿。越是刺激、出格的行为,孩子就越喜欢模仿。
2岁多的糖糖经常目睹爸爸妈妈吵架,她不高兴也会大吼大叫、说脏话来发泄情绪。
3岁的童童看到爸爸抽烟,于是也学着爸爸把烟叼到嘴上,尝试用打火机点燃。
4岁的多多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公共场所总是喧哗插队。他说,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呀!
孩子的模仿行为没有错,错的是家长没有给孩子健康、正确的引导。
与其在事后责怪孩子,家长们不如在日常中做好以下两件事,从根源上解决孩子顽皮的问题。
一是客观、理智看待孩子的淘气行为,对症下药,引导教育孩子向善。
二是尝试发现淘气行为中蕴藏的可贵之处,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这样做。
每个调皮的孩子,本质都是善良的天使
一、给孩子足够的关注足够的关注并不意味着要和孩子没完没了地待在一起。
这里推荐一个育儿「123法则」:
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中的任意1种。3件事分别是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实践证明,每天给孩子2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互动,比长时间漫无目的地待在一起效果要好百倍。
父母只要在某时某刻,眼里心里只有孩子,孩子便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教孩子守规矩很多家长立规矩,总喜欢威逼利诱、哄骗孩子:
「你再踢椅子,叔叔就要生气了!」
「你不要在车厢乱跑,我就给你买一包虾条。」
正确的教法是什么呢?
「你做错了!踢别人的椅子,是不礼貌的行为。」
「不能在车厢乱跑!你不仅会妨碍别人,更有可能伤到自己。」
如实告诉孩子是非对错和可能发生的后果,让孩子学着理解规则、承担责任,才更容易守规矩。
前段时间,一位父亲的举动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
上海早高峰时,坐在车后座的孩子随手将酸奶盒扔出窗外,父亲立即批评了孩子,并下车将酸奶盒捡起,放回了车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失责的父母。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每个调皮的孩子,都可以变得闪闪发光
一、挖掘闪光点早教班里有一个孩子豆豆,上课总是插嘴打断老师的话,很让人头疼。
我观察后发现,豆豆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只是不善于控制自己。
于是我邀请他上台讲故事,豆豆果然讲得绘声绘色、流利动听,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后来,我们经常给豆豆创造演讲和展示的机会,慢慢的,大家对豆豆的评价从「捣蛋鬼」
变成了「故事王」和「演说家」。
现在,豆豆最喜欢做的是读绘本、练习讲故事,再没兴趣用插嘴这种行为来表现自己了。
每个调皮的孩子,身上都有值得肯定的优点。
喜欢拆卸玩具的孩子,可能是动手能力强的实干家。那个爬树摸鱼的孩子,也许是一个天生的探险家。
如果父母、老师都能努力发现孩子的天赋和长处,将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他擅长的事情上,那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艺术家」、「小天才」呢!
二、设置「发泄区」怎么才能让精力旺盛、多动爱闹的孩子安静下来?
下面这位爸爸的做法就很棒。
4岁的昊昊每天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一刻也坐不住。
于是爸爸在家里设了一个「发泄区」,放置了沙袋、软垫,每天早饭前、晚饭后都带着昊昊一起打拳、摔跤、丢沙包。爸爸还要求昊昊参与家务,擦洗自己的玩具、帮妈妈扫地。
没想到,力气大、肢体灵活的昊昊不仅家务活干得又快又好,还迷了拳击运动,每天忙着练打拳,小区里出名的「小霸王」就此消失了。
孩子因为心情不好发脾气捣蛋怎么办?
可以看看《生气汤》这本书。
面对耍脾气的宝宝,妈妈熬了一锅生气汤,和宝宝一起对着汤锅吼叫、吹气、拿勺子「砰砰」敲锅,两个人开心地大笑起来,一天的不如意就这么搅散了。
帮孩子宣泄多余的精力、排解掉负面的情绪后,你会发现,自家的捣蛋鬼很可能是个宝藏孩子哦!
三、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喜欢扔纸团,弄得地板上到处都是纸屑。
我对她说:「宝宝,你力气变大了,纸团也扔得很准,爸爸为你的进步感到开心!如果你玩完能把纸团放进垃圾筐,那就更棒啦!」
听到我的表扬后,女儿非常开心,主动开始收拾地上的纸团了。
后来她扔纸团时,我又反复表扬她:「这次玩完,地上的纸屑收拾得比上次干净很多,宝宝越来越细心了!」
在我的鼓励下,女儿养成了整理收纳、垃圾入筐的好习惯。
当孩子的表现没有令我们满意时,小七老师希望家长们能尝试找闪光点先肯定孩子,而不是急着批评。不是因为孩子表现好才赞赏,而是因为赞赏才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最后,小七老师想对家长说
1、不要把孩子的童真和顽皮用成人的对错标准去评判。
2、只要耐心引导,每个调皮的孩子都可以蜕变成一块闪光的金子。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