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呈现普遍的不一致特性。
因此,在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中,看护者责任重大,应该在孩子学习明辨是非善恶和实践道德规范的过程中,通过以身作则、强化责任、赏罚分明等措施,帮助孩子逐步认识和构建正确的三观。
洋洋其实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小朋友,但他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对窗抛物。洋洋家住在14楼,这一举动不仅十分危险,更是缺乏道德素养的表现,妈妈为此十分头疼。
妈妈从循循善诱到随时叮嘱最后到严词厉色,洋洋依然没办法完全改掉这个坏习惯。一天,妈妈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洋洋的爷爷在农村居住惯了,尽管已经来了几年,可依然没有习惯城里人的规矩,有过往窗外扔东西的现象。
洋洋特别崇拜爷爷,因为爷爷年轻的时候当过兵、立过功,爷爷还会很多洋洋从不了解的技能——比如做木工活儿、编草麻雀……所以爷爷做的一切,洋洋都觉得有必要效仿,对窗抛物就是由此而来。
妈妈找到洋洋的爷爷,讲述了孩子目前的作为,请爷爷帮忙纠正。爷爷表示,他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以后,就杜绝了这样的行为。估计以前的做法已经在洋洋脑海中形成了定式,所以他会好好帮助洋洋改正。
劳伦斯·科尔伯格表示,儿童会接受高于自己一个发展阶段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的发展阶段的同伴推理。因此洋洋崇拜的爷爷如何做,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需要从孩子幼年开始,就格外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一个家庭要想培养出有礼有节、能进能退、勤奋拼搏、有爱心有责任的孩子,从以身作则开始绝对不会错。
有了以身作则的好开端,家长还需要根据儿童道德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孩子进行重点关注。
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儿童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什么样的。
▶儿童四大道德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劳伦斯·科尔伯格对儿童道德的分析研究,是基于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开展的。皮亚杰将儿童的到的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
①自我中心阶段:
这是对于2至5岁的低幼儿童所言。这一时期孩子们自我意识强烈,对待任何事物、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这就是家长们喜欢抱怨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的根本原因之一。
②权威阶段:
这是针对6至8岁之间的孩子而言,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听信他们所认为的权威论断。
就像上面提到的洋洋,爷爷就是他的权威,爷爷的任何做法,他都认为是对的。有的家长肯定也会发现,孩子在某个时期很喜欢说:“老师就是这样说的”“是老师让我们这么做的”……这就是听信权威的表现。
除此之外,出于权威阶段的孩子还存在,用物质后果来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看待一些行为的时候,出现绝对化倾向;认为受到惩罚就是因为做了坏事该得的,哪怕这种惩罚过于严厉。
③可逆性阶段:
在孩子长到了8至10岁时,就进入了可逆性阶段。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所以,他们也明白了规则的意义,他们还会考虑一件事发生,是什么情形导致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动机。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再像权威阶段那样,对一些事物的判断呈现绝对化,而是学会与他人互相尊重,对于惩罚也不再认为是完全没有下限,而是把犯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
他们也能友善地与同龄人玩耍,平等地参加游戏,明白自己的立场与对方的立场,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④公正阶段:
指的是在10至12岁的孩子身上,已经有了正确的到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具备了同情心、对待一些具体的事件发生,可以从一种更加客观的角度去看待。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是儿童道德判断的高级时期,对其一生的道德水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表现,家长就可以因地制宜,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
▶每一阶段的教育都要因材施教◀
①对待自我中心阶段的教育:
家长要理解2至5岁的孩子行动易冲动、感情易失控的内因,但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尽量去明白自己的不良行为将带来什么后果,将会给他人造成什么麻烦等。
对于低幼阶段的孩子来讲,让孩子明白事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后果。比如孩子喜欢乱丢垃圾,就可以让孩子看看垃圾满地的现场,臭味四散、无处下脚,这种直观的展示,会给孩子造成深刻印象,促使他们改变行为。
②对待权威阶段的教育:
这个阶段的孩子过于听信权威,比如老师说、妈妈说、XX说……有的时候,孩子听话并不是坏事,但如果权威人士本身就犯了错误,那就需要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了。洋洋妈妈的做法就十分可取,她找到了权威人士爷爷帮忙,请他从自己的角度去影响孩子改变行为。
③对待可逆性的教育: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吸取教训,修正目标了,家长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不可以强势的姿态进行压制,而是需要给孩子摆道理、分析问题,让孩子自己明白起因、经过、结果有何不同,进而促使孩子讲规则、懂规矩。这个时期用孩子喜爱的伙伴、人物等做例子,用他们的正面形象来影响孩子道德发展。
④对待公正阶段的教育:
10至12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家长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上体验,不要去嘲笑或者奚落孩子的想法。
有的家长喜欢说“你懂什么啊”“你才多大”“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这样的言语对孩子的伤害是心灵上的,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更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
劳伦斯·科尔伯格说,人们的道德观念是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培养正确的三观,不仅需要家长的引导,还需要学校的规范,更需要社会环境的约束,所以,多方合力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有责任的接班人。
今日互动话题:
你遇到过孩子出现的有关道德发展的问题吗?你对于孩子不同阶段,遵照不同规律来引导教育有什么看法呢?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
育儿喇叭花,做您育儿路上最贴心的解语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