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有家长问我,自闭症可以治好吗?我回复的时候总是得斟酌一下字句,确保打出的几个字不至于让家长们伤心绝望,同时还得时刻充满希望,充满战斗力。
我不忍心直接打出“无法治愈”这四个字!
我不想让他们因绝望而丧失了对孩子的康复信心,甚至康复本身,对孩子来说,犹如犯了一个罪过,所以,每解答一位家长的问题,我总是试图找出他家宝宝的优势,让家长看到希望。
不得不说,我们的家长大部分是智慧的,专家也越来越不拘泥于科学研究的结果,我们这些家长也不想认命,不想承认自己的孩子患上的自闭症就是不治之症。
随着越来越多的,带有家庭特色的科学干预手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从重度走向了中轻度,从轻度走到了边缘,从边缘逐渐脱离了自闭症的两大障碍。
目前诊断自闭症的标准已经从过去的三大障碍变成了两大障碍,把语言交流障碍从三大里面剔除了。
而专家们也从近几年复诊的孩子当中,看到了更多的已经跟正常孩子无异的自闭儿,从前有许多的孩子的的确确是他们确诊了的重症儿,如今,语言交流清晰,思维正常,亦无重复刻板行为,只有点滴的痕迹还在,但这些已经不足以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和未来。
我们欣喜的同时,总结了这个结果反转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决定因素在我们可敬的家长身上:
家长们的不放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就了这个结果善于思考和总结问题,并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干预手段(更加富有家庭特色)多看多问多学习,不再盲目和盲从比第一代家长更加坚定和有信心(这一点也得益于网络和通讯的发达,让跟多的人能以最快的速度,互通有无,获得最前沿的康复经验好方法以及手段)其次,专家们及时给出的正面案例和鼓励,也是让家长和机构老师坚持不懈的一种声援力量,同时,有良机构和行业内治疗师们不断总结的康复手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综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频频传出自闭儿摘帽的好消息!
写到这里心情是激动的,为孩子们,更是为家长们!
我们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只有圈内的人懂得,为的就是等来今天这个“可以摘帽”的好消息。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也是国内自闭症圈内最权威的医生之一,在采访中说到:
大量的个案证明,其实也不仅仅是个案,也包括一些很严谨的医学研究证明,自闭症是可以治疗的。
如果说在1980年代之前,我们对自闭症还整个处于一种全面性悲观阶段的话,到了今天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么说:自闭症不再是一个不治之症。经过教育训练,可能还有目前医学不能解释其他的一些原因,当然主要是通过教育训练,有一部分的孩子已经够不上自闭症,或者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了。
这个说法相当于是给了我们众多家庭一个盼头,无论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否全部“摘帽”,我们都将不会再背负着“不治之症”的压力,无望的行走在孤独而又艰难的康复路上。
至少这是一个奔头!
当然,听到这个最新结论之后,家长即将付出的将是更加努力和刻苦的学习与干预,因为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换来这个最终的喜讯。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原先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恢复到么程度才算“脱帽”,怎样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属于这个行列了?
先说一下目前的诊断标准有了哪些变化在2013年以前,诊断自闭症的标准是三大障碍,如果孩子具备这三个特点(障碍),就可以被诊断为自闭症了,哪三大障碍呢?
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但从2013年以后,诊断标准发生了变化,医学界不再把“语言沟通障碍”划分为自闭症的诊断依据,因为,谱系内有一部分孩子的语言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阿斯伯格综合征,虽然在某些时候感觉他不愿理人,但只要所谈论话题是他感兴趣的,这类孩子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跟你聊个没完,甚至相当专业,旁人不会感觉他们的语言有问题。
但缺点是,虽然语言没问题,可是由于他们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与人交流,根本不去在意对方爱不爱听,感受不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因此,这就牵扯到了社交问题,所以,最终会被定性为是社会交往障碍。
综上,语言不能作为判断孩子是否是自闭症的标准之一,而社交才是核心问题。
也就是说,把语言这块剔除之后,有一部分单纯因为语言问题(不存在社交和刻板行为)的孩子,就已经不属于自闭症行列了,之前的判断推翻之后,这类孩子就可以“摘帽”了。
最新的诊断标准目前自闭症的评估标准是两大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这两项如果同时发生在孩子身上,医生基本就可以确定孩子是自闭症了。
但是这两个障碍的程度,也是下定论的一个标准,如果孩子的障碍没影响他去适应大环境,也可以去学校学习,同时自理能力也不错,医生也不会轻易下结论,给孩子定性为自闭症。
诊断标准的相对宽松,和人性化,也为一部分孩子找到了脱离圈子的依据。
同理,如果之前孩子已经被诊断了,而且属于中重度,但是由于家长的努力教育和不懈的坚持康复,孩子有些症状已经减轻,其行为也已经不影响生活和学习,此时,再去复诊,医生就可以给孩子“脱帽”了。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可以,或者正走在“脱帽”的行列中。
这些诊断标准的变化,取决于医生们对自闭症越来越深刻的研究与认识,取决于孩子们的变化,更取决于家长的付出比例,之所以更多的案例都在显示自闭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究其因,与家长们的积极救治和悉心教育干预有关。
我们在圈内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专业知识和干预手段,已经到了“专家”级别的家长,记得有一个家长说过一句笑话:要不是生活所迫,谁会把自己逼的满身才华!
看似笑话,实则真实写照,一个个原本对自闭症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家长们,是什么促使他们成了圈内的“专家”,是孩子,是爱,是不想服输,不想替孩子认命的那颗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心!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也是一剂良药,能给家长们带去更多的力量和信心,为孩子早一天“摘帽”而重新鼓起生活和康复的希望。
前提是:多学习,多总结,有耐心,有信心,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能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他们的家庭干预方式,才会有效的让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一个可以促使孩子进步更快的家庭环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全家总动员,齐心协力为孩子的干预付出努力,并与之配合,以期让干预达到更好的效果保持一个坦然而又坚定的心态,营造温馨而又团结的家庭氛围耐心,爱心和智慧结合在一起,随时为孩子的变化而变换干预手段多向资深家长汲取经验,互通有无,善于总结和学习,不可偏听偏信,走太多弯路耽误孩子,错过最佳黄金康复周期永不放弃,坚信只要不间断家庭干预,孩子就会一直在进步自闭症孩子一个孩子一个样,不可照搬别人的方法,灵活区别对待孩子的问题相信奇迹,请坚信你的付出定会换来好的结果"-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