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s教材很难的,只有牛蛙才能学!”
“Wonders教材体系太庞大了,自身英语能力不足、没有充足时间的家长,最好还是不要碰了。”
“wonders教材真的太好用了……”
听着身边朋友、家长的众说纷纭,是不是都惆怅了,不禁纠结,那是不是普通家长就不能用wonders教材教孩子了呢?
给孩子做过“英语启蒙”的家长,应该都知道,wonders其实就是一套根据美国CCSS(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标准来编写的教材。在2010年,美国发布了CCSS,并且提出了美国孩子英语学习的三个目标:
有解读复杂文章的能力。知识和文学阅读齐头并进。阅读理解、写作都需要有理有据。而Wonders作为目前体现这个教育理念最好的教材,将“英语阅读方法论”和“优秀阅读资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再加上它刚好又能解决,中国孩子在英语阅读和出国考试中的三大难题:
1、阅读文章碰到的生词太多。
2、即使单词都认识,但由于对英语文章结构和章法不了解,依然看不懂文章意思。
3、对英语语境下的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不了解,不能情景对应地更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因此,无论是想对孩子进行“听说读和语法”能力全面培养的妈妈,还是仅仅是想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的家长,全都一股脑儿地钻进了wonders里。
那这时候就有家长问了,wonders教材具体是怎么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呢?家长自身,是不是需要非常懂英语才能教呢?如果要教,该怎么教呢?
以上三点,鱼sir家长圈里的妈妈们几乎每天都有在讨论。所以今天,鱼sir仅根据自身对wonders的了解,和家长圈里妈妈们的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Wonders是如何帮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的?
wonders教材的好处很多,但“阅读”部分一定是绝大多数家长最为看重的。
教材Wonders由3部分组成:精读课本(Reading/writing)、文选 (Literature Anthology)、分级阅读( Leveled Readers)。 一共7个级别,从GK-G6 。
家长圈里的Gypsy妈妈已经教孩子学到了Wonders GK On-Level。(这里又要补充说一下了,wonders里的“分级阅读”部分,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又分为4个级别,分别是Approaching、ELL、On-Level、Beyond-Level,分别适合理解能力未达到普通水平的零基础宝宝、非母语普娃、母语普娃、牛娃,这里其实也能看出来那些说wonders教材只适合牛蛙的说法其实是片面的。)
Gypsy目前正在读《mouse and monkey》这本分级阅读,绘本讲的是mouse和monkey是好朋友,两个人总爱互相分享的故事。
Gypsy妈妈说,她因为平时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每次在教学前都会提前把教参看一遍。鱼sir有瞥过一眼教参,内容写的非常详细,以至于一堂课开始要做什么后来做什么,每个模块需要哪些辅助资源,这些资源大概要用多久,都会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需要提醒的是教参是英文原版的,要求家长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不过要求也不高,大学过了四级的,就基本都能看懂了。但鱼sir个人觉得,可能大部分家长啃教参还是比较费事的,两个小时的课程内容,差不多就得看100多页的教参了。
首先,在阅读绘本前,妈妈说她会要求Gypsy做两点:
先将封面看一遍,了解一下标题和作者。结合封面的图画,让Gypsy说说她的第一感受和理解。“Who are they? ”(图画中的他们都是谁?)
“Do you think whose bike is it?”( 你认为这自行车是谁的?)
“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在干什么?)
Gypsy妈妈说当时她提问了这三个问题,前两个Gypsy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是对于第三个问题,Gypsy说她不确定,光看封面好像可以有好多种可能。
Gypsy妈妈说她接下来的做法是让gypsy观察每页的绘本。直到g ypsy看到绘本中最后一句问话“Are you sharing?”她才明白绘本里的mouse和monkey都是在互相分享。这时候,再返回去看那些绘画就一目了然啦。
第二步,Gypsy妈妈说她按着教参里的步骤,在Gypsy看完绘本后,用教参要求的“The mouse/monkey can share the”的句型,让她说一说绘本上的两个好朋友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时候就会涉及到一个高频词汇和拓展词汇,高频词汇是Gypsy这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share,而拓展词汇只需了解明白什么意思即可,像doll、toy car、cheese、blanket、book这些”Gypsy妈妈耐心地跟我说道。
第三步,也就是上面这幅图给孩子“建立概念”的阶段。Wonders教材会举例说明“share”的概念,比如有时候弟弟和我会一起分享大块的三明治,这样我们两个人都有三明治吃了。
然后建立一个word web,看看“In my family ,we share ”在自己在家,我们会分享什么?
第四步,概念延伸。Gypsy妈妈说在这模块,她是让gypsy讨论了“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问题,并且一直练习“I can share”的句型。同样的,让Gypsy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建立一个word web.
接着就是Text connections(主题连接),Text to text 这种配套阅读也是围绕share主题的,帮助孩子思考这些故事的共通性。Text to self 是主题和自我的连接,Text to world则是主题和周围世界的连接。
我看着Gypsy妈妈这么一系列的说下来,毫无疑问,我觉得经过这么强大系统的“洗脑”后,Gypsy肯定是深刻懂得并接纳了 we can share这个观念的。
不过,相信大家也能看得出来,要是都像Gypsy妈妈这样事无巨细得教学,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真的是巨大的,这也不是一般家长所能承受的。
所以,这就引出了我们开头说的三大问题中的后面两个了。
如果不是牛妈,能不能使用wonders教材?
如果要教,又该怎么教呢?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我对教育的一贯坚持。
比如进入鱼sir家长圈不久的Adams妈妈,因为儿子Adams之前系统的学过phonics和sight words,章节书也能自己独立阅读了,所以妈妈就有选择性的让Adams从wonders教材的G1内容开始上。
Adams妈妈说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给他上G2,还是考虑到之前没有系统的接受过语法、阅读技巧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因此想先把这些方面的基础打好。
而且在刚开始接触wonders的时候,Adams妈妈说当时自己买不到物廉价美的原版书,还自己打印装订了几本呢。
在学习wonders单词时,Adams妈妈说她只着重强化三方面:一、近义词的比较。二、词性区分和不同词性延展出的形式。三、单词使用。
特别是在单词使用上,秉着“学以致用”的想法,Adams每节课学习的新单词都会被要求造句。
Adams妈妈微信语音里笑着跟我说道,刚开始Adams造句很容易陷入固定思维,总是按着课文的例句来,思维比较窄。而且可能是刚接触wonders教材,语法上怕说错,所以不太愿意开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Adams慢慢放开了,有次让他用found造句时,他说出了“The sneak thief has been found.”的句子,Adams妈妈说她当时真的是又惊又喜。
在这,Adams妈妈也温馨提醒各位家长: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应该多鼓励,做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过于着急。教学本身就是需要相互配合的过程,一旦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那往往适得其反的。适当时候,给“高压锅”放放气,孩子反而更容易学的进去呢!
同样的,鱼sir家长圈里自诩是理科、非教师、英语渣的淘淘妈妈,因为嫌弃教参过于繁杂,没时间去看,这半年淘淘的wonders教学都是靠她自己理解来教的。
但是,目前看来,效果是不错的。
而且,淘淘妈妈的教学也并不是说“毫无章法”。
她说对于wonders教材里面的单词卡、视频之类的拓展,她几乎没有给淘淘用过,理由很简单,没时间。但是,对于“拓展阅读”这一块,她倒是非常上心,也是给淘淘教学的重点。
对于第一篇文章“Go,Gator!”,淘淘妈妈说她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材料中精华重要的部分提炼出来,形成以下这些点:
(看得出确实是理科生的字迹哈)
淘淘妈妈说,她首先做的是让淘淘retell main idea and details(复述主要内容和细节)。她认为retell是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在画表格的同时,不仅训练了孩子对文章的基本理解和归纳能力,同时也能进行思维导图和中心词/简练化训练,一举两得。
其次,对于教材的connections部分,淘淘妈妈说那是她认为很容易被忽视、却又很有价值的部分。
因为Wonders每课都有这部分内容,《Go,Gator!》这课是让孩子根据不同的书本,compare(比较)和contrast(总结)它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淘淘妈妈说,这不就是“精读”里的要求了吗?确实,这就是wonders的神奇之处!
反复地训练孩子书本和现实进行联系,不仅能帮助孩子从现实出发,去思考理论,也更利于对实践认识的加深,然后反过来助益孩子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是我认为wonders的伟大之处!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各位家长,wonders虽然是个有着非常完整、庞大体系的大部头。但是家长也用不着过分的担忧,像上面几位家长一样,先行动起来,你会发现其实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
当然,鱼sir还是那句话:“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