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陪孩子玩儿,家里老人的一句话让孩子觉得很受伤。"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后,你自己在家,我们带着他们出去玩儿,买好吃的。"当时孩子的眼里就湿润了。#老人逗孩子的方式#让我很无语。为了安慰她幼小的心灵,我告诉她:"家里即使有了弟弟妹妹,你也依然是我们的宝贝,爸爸妈妈会一直的爱着你。爸爸妈妈不会因为弟弟妹妹就会忽略你,对他就像对你一样。"孩子情绪慢慢平静下来,甚至强烈的要求我们给她生一个弟弟妹妹。
其实我国自全面放开二孩儿政策以来,个人觉得一胎孩子的强烈抗拒和反对不是父母要不要二胎的主要原因。他与这个社会大环境、与父母所担忧的问题和看待事物的出发角度不同有直接关系。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两种现象:一种是,欣然接受小生命的加入,另一种是,由于工作、生活中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始终不能得偿所愿或者干脆放弃。
如果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至少会发现有以下三点:
1、 经济来源与生活开销不成正比
工资是死的,花销是活的。各种大事小情都需要一定的支出,这样算下来总体费用就会普遍偏高。加之二胎是男是女尚不明了的前提下就会给父母造成一种无形压力。
2、 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吧,这种现象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身边的很多同事每每加班到深夜凌晨的比比皆是。我希望大家要有弹簧的韧性,不要压抑自己,要适时减压。但也不能失去弹簧本身的价值。尤其是80后二胎主力军的我们。
最近"斜杠青年"的叫法比较流行,而且听到的次数也比较多,让人觉得如果自己没有几个"社会定位"都不好意思开口介绍。为之我们不懈努力。其实赋能的最根本在于自身能力的多少,如果自身能力有限就要通过努力获得社会地位和实现自身价值。只有自身价值提高,经济收入自然而然也就有所增长了。
3、 精力不足
各种生活琐碎已经让我们操碎了心,再也无力应付其他。与其说精力不足不如用力不从心来代替。饶是你在工作中的种种再有精力,回到家也想好好休息。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以下几点:
4、 自己被忽略、父母的疼爱被转移
对于孩子来说,"突然"多出来的弟弟/妹妹会将父母的爱 "全部夺走",父母对自己照顾的时间会慢慢减少,甚至没有时间来照顾自己。他们害怕这种被忽略、被疏离的孤独感。毕竟父母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亲近的人,但是这种关系被弟弟妹妹的到来所打破。
5、 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下降
在照顾孩子方面,父母的主要精力大部分会放在弟弟/妹妹身上,也许有时哥哥/姐姐的"无理取闹"只是为了让你能够发现还有一个他。孩子这种希望被关心、希望被照顾、希望被疼爱的迫切感来自于父母对自己关注度的下降或缺失。
6、 受到不平等对待
孩子希望父母在照顾弟弟/妹妹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到他。不能孩子们一起玩儿,只要弟弟/妹妹哭了不问青红皂白的就将责任全部怪罪到哥哥/姐姐身上。父母应该一视同仁,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不能盲目的护短。好吃的、好玩儿的也要分配到每个人,不能有失偏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