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家暴”这个词离我很远。但没想到这些事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就在昨天晚上,我却惊讶地收到闺蜜发来的信息。她告诉我,老公狠狠地对她施以暴力,掐她脖子,无能为力的她连哭喊的力气都没有。更不料的是,7岁的女儿也在场,幸亏孩子连声哭喊,她老公才罢休。但经过这次后,却给孩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事情发生后,孩子每晚做梦哭喊着“爸爸,不要打妈妈,不要、不要!”孩子每天都从哭声中扎醒,精神状态也非常差。以前喜欢亲近父亲,但现在却是对他避而远之。现在也因为女儿在心理上的各种行为变化,感到非常焦虑。
当我读完这段文字,我大吃一惊。在近些年,一些关于家庭暴力的新闻不断流出,而一系列的家庭暴力都不经意间使孩子身在其中,成了当中的受害者,从而危害了孩子人生安全以及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发展健康。
曾经看过一则发生在梅州市丰顺县的家暴新闻:一名男子因为饮醉酒在街上对妻子不断扇耳光,站在一旁的两名小孩在目睹后不断哭喊“爸爸、爸爸”,也试图把爸爸拉开,但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位凶狠如虎的爸爸居然瞬间抱起劝架的孩子摔地上。不管妻子的磕头乞求,这名男子仍继续对她施暴,直到民警赶到现场才得以制止。
让人揪心的家庭暴力,催毁了无数个家庭,使孩子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而对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极为不利。
那么造成家庭破碎的主要“元凶”是什么?
一、家庭暴力的导火线是被坏情绪左右
一个幸福家庭的构成取决于和睦的夫妻关系。家庭中出现暴力,不但会使家庭四分五裂,而孩子的人生安全也会岌岌可危。
今年6月,一则家暴新闻上了热搜。
6月7日,16岁的山东初三女孩杨瑞立在家中遇害,杀人嫌犯是她41岁的父亲杨爱静。父亲的一次次家暴,母亲的一次次忍让,最终酿成悲剧的发生了。
如果一个人不能好好管理自己情绪,就好容易被坏情绪左右,容易踩上家暴的“地雷”。而正因为这样,也是毁掉一个家庭的导火线。
了解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随着生活的节奏压力和生存上的竞争,越来越多人在情绪上产生抑郁和暴力等情绪倾向。
首先了解大脑中的“杏仁核”,杏仁核不仅与恐惧情绪有关,也可能涉及到喜悦等情绪。
加拿大的一项新研究中表明,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也参与了人体的情绪调节,两个参与情绪调节的海马体区域为CA1和CA3。
通常经历过创伤的人所产生的悲观、消极及抑郁等情绪,都与大脑的深层边缘系统相关。人类的理智通常是受到了前额叶的控制,人体的冲动情绪以及思考、判断和洞察力,与前额叶的活动相关,如果前额叶受损的话,则会使人的思考缺乏条理、分心或者反社会,前额叶过于活跃则会使人产生焦虑、固执和冲动。
右脑是控制情绪的主要半脑。前额叶皮层(aPFC)负责情绪、感动。负责情绪转变的结构是杏仁核(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当人的情绪开关被打开,就会无法理智思考问题,容易做出冲动行为,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掌控情绪。
二、“家暴”对孩子心理和性格形成有着不良影响
1、孩子对世界缺乏安全感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从小就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但孩子首先接触的小社会是“家庭”。家庭的温暖可以带给孩子归属感,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孩子从两岁开始,他就会对世界,对任何一个人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知道爸爸妈妈是友善而又爱,更是孩子乐意亲近的人,父母在孩子心中从小就形成了好印象。但当孩子面对家暴,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开始有了的改变,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可怕的,而生存在这个空间里对安全感的缺失会更严重。因此,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条件。
2、形成不良性格和扭曲的心理
曾有过一项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20世纪60年代夏威夷州大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做了一系列调查。调查方式是老师根据这些孩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进而对他们的性格做出一个评价。
时隔40年,研究人员找来了其中的144名学生,对他们进行深层次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
研究人员主要对比四项性格特征:是否健谈,又称语言流利度;适应性,即能否很好地适应新情况;是否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我贬低程度,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质。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40年前被老师认为健谈的学生,成年后依然有善于动脑、语言流利且喜欢掌控全局的智慧;反之,曾被认为不健谈的学生,成年后表现为能动性差、缺乏主见、遇事容易放弃、人际关系不如意等。
40年前被老师认为适应性强的学生,成年后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40年前被认为易冲动的学生,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
40年前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学生,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内夫说:“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从调查研究中看出,童年成长烙印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持久深远的意义。
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出现家暴行为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懦弱、恐惧、反叛、逃避、冷漠无情等等不良性格,使孩子性格走向极端一面。
所以给孩子一个健康而安全的家庭环境是父母最终的目标。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权利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避免踩上“暴力”的地雷。
1、避免家庭矛盾的出现,先要学会掌控情绪。当彼此的“情绪”开关不自禁的打开时,最恰当的做法是离开现场平静情绪。
2、俗话说:没有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小小的吵架其实可以有助于增加彼此之间的互相了解。但在家里无论是大吵还是小吵,都需要避开有孩子的地方,家长之间的事情就应该又家长亲自解决处理,千万不要把孩子掺杂在其中。
3、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有权利保护孩子的人生安全,使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是做父母的最大责任。所以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指出:环境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这个故事也充分说明了家庭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影响之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每位家长都应该从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构建健康的生长环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