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认识那么多字,实际上是个非常简单而自然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这个现象的发生,最终还是得益于教育,是家长有意无意间施行的一种正确教育方法收获的成果。
小雯是我在育儿过程中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小孩子,和那种两、三岁就能认识几千字的“神童”相比要滞后很多,由于小雯的父母比较信任我们,所以在她一岁的时候,我们就负责小雯的全面托管,我也从没刻意教过她认字,没给她做过一张识字卡。但就在她过完六周岁生日,离上小学还有半年多的时间里,她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惊喜一一突然间认识了那么多字!
她不再缠磨着妈妈给她讲故事,这么小的人,居然自己拿本书一板一眼地看起来,读得津津有味。我拿一本新来的《垃圾分类》杂志让她读给我听,她真的连猜带蒙地读了下来。
第一次体会到识字带来的阅读乐趣,她独自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通过阅读,又认识了不少字,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使小雯的识字量陡增。以至几个月后,到她上了小学一年级,阅读语文课本对她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了。
但我心里非常清楚,小雯是个极为平常的孩子,她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认识那么多字,实际上是个非常简单而自然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这个现象的发生,最终还是得益于教育,是家长有意无意间施行的一种正确教育方法收获的成果。
我想在这里把我的做法谈一谈,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像小雯一样,轻松识字,早识字。这不仅对于学前或小学识字阶段的孩子有意义,也可能对他一生的学习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满满的书满满的梦
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
我想,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来说其实都一样。“小白兔悠闲地散步”和“小白兔慢慢地走路”,在刚学说话的孩子听来,并不觉得理解哪个更难。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怕孩子听不懂,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的口语,这其实没必要。正如一个从小讲汉语的人面对英语时会有为难,而一个从小听英语的孩子却从不觉得听英语是件困难的事样。所以千万不要担心,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给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
我给小雯讲故事始于她二周岁前,不知最初给小雯读书时她听懂没有,但我每次给她读书时,她都听得如醉如痴,明亮的双眸里充满愉悦的光泽。我給她买的书被我们一遍遍地读着,每次我都一字字指着读,到小雯开始说话,就跟着咿咿呀呀地鹦鹉学舌,越来越能把我给讲的故事一句句地背出来,还经常自己装模作样地读书。
随着她慢慢长大,我发现以“读”代“讲”丝毫不影响她的理解,还丰富了她的语言词汇。她在说话间总是能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装达,很少有小孩子那种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说,或者词不达意的困难。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认识一些字了,这使我确信了“读书”的好处。于是又进一步,从由我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她指着我来读。她指到哪,我读到哪。逐渐地,小雯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了一起。文字在她的眼里一点也不空洞枯燥,文字是有内容的,文字就是故事,是有趣而生动的。
同时,当小雯父母带她到公共场所时,总是不失时机地指给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车站给她读“禁止吸烟”,告诉她这里人很多,空气不好,这个牌子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逛动物园时一起读指示路牌,然后就找到了想要看的动物;进了百货商场,先一起看购物导示牌,顺利地直奔要去的楼层。
天长日久,小雯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每次父母带她乘公共汽车时,她都会一路不停地读着马路两旁看到的店铺名和广告牌,不认识的字就问妈妈,妈妈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和她一起读那些招牌,读到一些有趣的店名,并且还会一起谈论一下。
没统计过小雯在什么时候认识了多少字,凭印象,她在五岁以前认识的字都是零零散散的,不会自己看书。五岁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也许是某个偶然因素促成,比如说她要妈妈给讲故事,而妈妈说没时间,你先自己看吧,于是她开始自己看书了。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使她顾不上文字的生疏,圆吞枣看个大概,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小雯到小学一年级后,阅读能力就相当于中学生的水平。当班里绝大多数同学还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生字的时候,她已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长篇小说了。当然她也常常读错别字,以至于我们戏称她为“白字大王”。我提醒她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她因为急于读故事,不影响理解的字一般都不问我们,我们也不在意,随她的便。事实上,读得多了,许多“白字”自然就解决了
到小雯一年级时,她已读完了郑渊洁系列童话故事数本;此外还有外国名著如《简爱》等,其它零散的儿童文学书籍以及名类报刊杂志则不计其数。
由于小雯读的书多,理解力好,所以其它各门功课也都很优秀,学习上始终很轻松。她读完小学二年级,直接读小学四年级,仍然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在班里岁数最小,但她做事的成熟度及认识问题的水平,却仿佛比实年龄大几岁。
书中自有黄金屋
在对小雯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现在还有许多“早教机构”,他们所谓的“早教”其实就是让孩子认识一些字或字母和单词。学习的过程可能弄些花样,有的是扮演“字母角色”,有的是一起大声喊出某个音节,实质也是孤立地学字词。我怀疑,这样的课程,对孩子们有意义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 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的重要论断是:有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依据他的理论,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所以是低效学习。
前几天又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说一个四岁的孩子能认得两千汉字。原来是他的爷爷把字词贴了满家,每天让孩子认。学外语的人都知道,如果孤立地背单词,忘得很快,但如果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效果就非常好。所以孩子如果认了好多字,却不会专注地读一本书的话,那是很不妙的一件事。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中如果再加上炫耀,那是最坏的,恐怕只是在制造一个漂亮的肥皂泡吧。
和谐合理的方法往往是美的,也是有效的;坏方法则把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低效;我们在儿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好方法,不要想当然地用坏方法去教孩子。
小贴士
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
逐渐地,由开始的我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我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了一起。
当父母去公共场所时,要不失时机地指给孩子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车站给他读“禁止吸烟”,告诉他这里人很多,空气不好,这个牌子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
孩子如果认了好多字,却不会专注地读一本书的话,那是很不妙的一件事。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我是八宝爸爸,分享日常育儿心得,让父母轻松育儿,关注求一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