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陪娃做作业,难坏了不少的家长,以至于有的家长到脑梗,陪娃做为什么这么难,难在哪里?我以为,一是孩子不听话,作业磨洋工;二是孩子粗心大意,好出错;三是孩子太笨,明明很简单的问题,给他们讲好几遍就是不明白。
其实不是孩子不明白,而是家长不明白,在辅导孩子作业问题上,家长犯了四个错误,一是角色错位,二是方向走偏,三是标准太过理想化,四是方法不科学。
首先说家长教育角色的错位。孩子的作业——家庭作业本是学校教师的事。虽然是家庭作业,但仍是学校教学的延伸,布置作业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巩固、强化、拓展所学知识,更是教师收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做完作业,教师唯有通过检查,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如果家长替教师检查了,错误替教师纠正了,教师就无法了解孩子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情况,就等于掩盖了孩子知识的不足甚至缺陷,就无法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也无法根据孩子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改变教学方法,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于孩子的作业,如果说家长需要配合的话,最多就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至于对孩子作业的检查、纠正和辅导,那是教师的职责,当下“陪孩子做作业到脑梗”的家长们实在是扮错了角色。
其次说家长教育方向的走偏。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没有错,关键是如何重视,重视什么?《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说“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纺织,问学所至,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杼,孟子惧而问其故。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杼也’。”你看人家孟母,孟子回家以后没有督促他做作业,更没有辅导他作业,发现他学习马虎,没有痛斥,而是用“断机杼”这样一个“立竿见影”的方式,让孟子看到“学业荒废”的严重后果。孟子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改正错误,坚持不懈地勤苦学习,终成天下名儒。在我国古代,很多人像孟母一样重视孩子学习,但他们都不对孩子具体的知识学习进行辅导,而是想办法让孩子自己建立起“学习重要”的理念,让他们生发出“我要学习”的内驱力。
而反观我们现在的家长,回家以后,不是对他们进行学习重要性的教育,而是只盯住孩子的作业,进行具体知识的辅导。岂不知,一个脑子中不想学习的孩子,就像一个对羊肉没有胃口的人一样,一见羊肉就想吐,你勉强将羊肉塞进他嘴里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再次说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标准太过理想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大多求全求美,作业不出错,考试得全分。可是很多家长忽略了,低年级的孩子,大脑尚处于发育之中,心智还不健全,知识面还不够宽广,对事物的认识、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做起作业来丢三落四、粗心大意本就是很正常的事;对大人来说很简单的问题,对孩子来说就是难以理解。特别是数学,小孩子的抽象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对数的理解是仍是建立在实物和实际场景之上,即便对简单的“1+1”,他们时常也会弄错。比如在微信朋友圈点赞,你点一次是一个赞,你点两次不是两个赞,而是“取消”了赞,在孩子看来,这里的“1+1”就等于0,因此,对于刚学数学的小孩子,出现“1+1=1” “1+1=0” “1+1=3”甚至等于其他数的情况就都是正常的。
最后说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方法不科学。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唯有做作业、看书、练字才是学习,其余都是玩,都与学习无关。因此,当孩子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自己又会给他们布置诸如做试卷、看书、练字等作业,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反而是在培养孩子作业“磨洋工”——反正做完作业也不让玩,还要做更多的作业,不如边做边玩,还少做些作业。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磨洋工”的坏习惯,不仅想快时也快不起来了,更会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潦草、不认真等坏习惯;还有的家长,只求结果,不求过程,只想让孩子的学习“速成”。比如,走红网络“不借也得借”的那位妈妈,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时,遇到个位1减不了5的情况,她告诉儿子可以向十位上“借一当十”,当儿子反问“它不借怎么办?”该妈妈竟然告诉儿子:“它今天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你硬借它的!”这种讲法虽然可以让孩子当时做对了题,但孩子对“借位”其实还是没有理解和认可。
我生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 当时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割牛草。 当时,生产队分粮食凭的是工分,单靠家里大人劳动,一家人很难吃饱饭。 生产队里的牛要吃草,割了青草送到队里,就会给你记工分,小孩子也要分担“养家糊口”之责。 至于作业,只能挤时间做,完成那是必须的,否则第二天老师那里交代不过去。 家长白天队里干活,晚上忙做家务,是没有“闲心”过问孩子作业的,更不要说检查签字了。 那时家长的理论是,学习是学校的事,回家来,就要做家里的事,在家里做作业并非“正事”。 或许有人说,那时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 非也,那时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绝不逊于现在,不论家里有多忙,家里都不会占用孩子上学的时间。 家长让孩子做事,都是放学以后,回家就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为家庭做贡献。
在校好好学习,在家好好做事。现在想想,当时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很先进的。
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老安哥,是县实验小学的名师。当年他的儿子上小学,回家做完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老安哥给儿子商量说,“你看我太忙了,没有时间给你检查作业,要不做完作业你自己检查,我完全相信你,没有错误了我只负责签字,若真有不会的你再问我,我们商量着做如何?”儿子当然高兴地答应了。结果,小学期间,老安哥一次也没有给儿子辅导过作业。现在他的儿子在北京医科大学读完了博士留了校……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学习需要家长的关心,但这个陪伴与关心却不能狭隘成单纯地辅导孩子做作业,更不能理想化地追求完美——作业不能出错。作为家长,重视孩子教育,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孩子“不近视”在内的身心健康,其次是要引领孩子形成高尚的品德,再次是要培养孩子形成正确劳动观念、培养起孩子应有的劳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余力”,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检查”“辅导”他们的作业。
(注:本文已发表在北方优秀期刊《家长》杂志2019年第8期上,作者,李玉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