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张女士,近来聊天说上初中的原本乖巧的女儿,突然性情大变,常常呼喊多遍无果,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不愿意和自己交流。
大家肯定都知道这是青春期的症状。进入中学以后,课程难度的骤然提升、身体的快速发展、激素的旺盛分泌等,孩子会变得暴躁、爱哭、焦虑、拒绝交流......
孩子进入中学,步入青春期,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掌握一些沟通的小技巧、小方法。接下来和小荷一起看两个例子。
楼上左右2家,每天都会传来争吵,巧的是两家孩子都是中学:
●左边家庭(男孩)每天听到的都是妈妈的声音,从早上5点开始,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
这样只能听到妈妈声音的情境,映射出来的问题,必然是孩子对权威的恐惧,在这种害怕的情绪下,你说的话他是记不住的。
对孩子来说,现在家长、老师、长辈是权威,日后的上级、老板是权威,害怕权威的心理,会让他在工作中极易紧张,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
●右边家庭(女孩)和左边家庭相反,每天传来的都是女儿的声音。
初中仍是义务教育范畴,小升初没有升学压力,导致六年级暑假变成了一个空档期,小学老师不再布置作业,初中老师还没接上,而孩子就容易在接近3个月的长假期中失去自律性。
小学被关注的最大比重是语数英,进入中学以后,课程成倍增加,初一7门、初二8门、初三9门,作业的翻倍让很多孩子手足无措,情绪爆发。有的孩子本身就写得慢,每天的课后作业迫不得已写到夜里一点两。
“儿子中学的第一次家长会,我记忆特别深刻,老师说跟升学无关的辅导课全部暂停,艺术生增加专业辅导。这让我一下子就体会到了紧张感!”姜老师回忆说。
你被爸妈揍过吗?家长和孩子是一种亲密关系,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
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挨揍不会叛逆‘恨爸妈?’因为当时挨揍多是因为纪律、品质这类,比如:打碎玻璃、逃课、不回家这类淘气事,而且和同学一讨论大家都挨揍,欣然接受。
而现在家长过度关注成绩,甚至演变成一种焦虑,会有一种“灾难化想象”,一次考试不理想就会想到升学成难题——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大学——就业困难......恐惧越滚越大。所以如今孩子的问题,追根溯源是父母的焦虑。
认识“青春期”青春期,也是孩子的一个“觉醒期”。小学时大家集体活动,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中学孩子渐渐分散开,开始小群体、一对一交流,女生开始追星,同时出现同性间的苦恼,比如:希望我的闺蜜只有我一个好朋友。这个时期也开始产生爱慕情绪,同时也会出现迷茫,如心理上觉得自己不是男孩,或者不知道自己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青春期的孩子分为2大类:⒈懂得宣泄:分为在校折腾和在家折腾。在校和老师顶嘴,或者在家和爸妈吵架,也就是上述说的“家里全是孩子的声音”。
⒉压抑自己:大人都是图省事的,习惯“结果论”,只会说有用的话,让孩子觉得无趣,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说的欲望,或者觉得说了爸妈也不懂。
家长首先要学会的就是闭上嘴、闭上眼、然后打开耳朵,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和孩子一起度过迷茫期,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小荷心理的咨询者中,青春期比重占到了2/3,很多孩子聊完之后,姜老师都格外心疼。孩子的问题很简单,是爸妈不知道、不会沟通让孩子态度变得更加恶劣,叛逆更加严重。
其中一位初三的小男孩(浩浩),和我们倾诉了自己的苦恼。
妈妈为了自己上学没有上班一直在陪读,但可能过分的小心翼翼,截至目前一直和孩子一起睡。
浩浩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监视下,这让青春期的他变得十分苦恼,情绪越来越暴躁,经常和妈妈大吵。
妈妈来了之后说了一大串自己的委屈,很明显她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的,当然也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在哪里!
接触的案例多了,越来越发现孩子真的很宽容,他们会说“爸爸妈妈很辛苦,挣钱很难,他们经常加班”,也会说“我其实有解释,但他们不听。”
所以你的孩子不是变了,而是你没有去倾听。
★★小荷再次强调以下2点★★1、家长一定要“学习”,不是为了比孩子强多少,而是跟上孩子的节奏。许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说,是因为他们从心底是瞧不起你的,孩子接收讯息的途径太多太多了,知道的也比你想象的多了太多太多,家长要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寻找共同语音。
2、成绩虽重要,但并不是唯一。“学霸”的案例在小荷心理也是一个典型,很多名列前茅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之后出现极度的不适应。社会这个大集体,并不只看考试成绩,而“学霸型”孩子往往受不了别人比自己优秀,产生极大心理落差,变得不愿出门不愿接触社会,产生社交恐惧。
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增强自我认识,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明白,青春期不是一件坏事,恰恰说明“我的孩子长大了”。
他开始有自己的秘密,会渴望又自己的空间去想象、去做白日梦,这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啊~
若有青春期困扰欢迎关注公众号【小荷心理】,
获取老师一对一答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