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办公室里闲聊,一位新手妈妈问我:于姐,现在孩子上学作业多吗?我看他们好多家长都给孩子报班。
我说:作业不多,不过好多家长给孩子报班,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上班,没时间辅导孩子写作业,另一方面也想让孩子多学点儿。
旁边一位未婚小姑娘直呼:我以后一定不给我家孩子报班,多累啊,我要让我家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
此言一出,立马引来办公室里一群“老爸老妈”们的口诛笔伐。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就你家孩子在‘快乐童年’,你是预备让你孩子将来恨你么?”
小姑娘蔫了,哀叹道:我这还没结婚呢,我的孩子已经没有快乐童年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常有这样的焦虑:别人家的孩子学得盆满钵满,自家孩子却玩得不亦乐乎,总觉得自家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落了一大截。
于是,每个假期都是我上蹿下跳,纠结于“给不给孩子报班”的时间。
龙应台说: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那么,究竟该不该给孩子报班呢?
02
昨天,单位一未婚男同事悄悄问我:姐,孩子上幼儿园花费多还是上小学花费多?
我很肯定地回答他:当然是上幼儿园花费多啦!
我掰着手指头给他算孩子上幼儿园的花销,管理费、饭费、特长班费用等等,十个手指头愣是没数够。
门外进来的毕大姐反驳:上小学花费也不少啊。说罢也开始掰着手指头细数她女儿报的国画班、书法班、英语班、钢琴班……当毕大姐一只手数完,准备伸出另一只手接着数的时候,我已经惊掉了下巴。
“你闺女一次学这么多,不累吗?”
毕大姐叹了口气:别提了,昨晚还跟我耍脾气呢,说她每天要学这么多,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她哪儿没有休息时间了?周六不是还可以玩一下午吗?
这绝对是亲妈!只有亲妈才舍得花这大手笔给孩子投资!
突然发现我好像后妈,在给孩子报班的问题上抠抠搜搜的,我们家俩娃都在放养,人家孩子一周只有小半天玩的时间,我们家孩子,写完作业全是玩的时间,还犹嫌不够,这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我尴尬地捋了捋额前的刘海,问:你一个月给你闺女报班得花多少钱啊?
毕大姐回答:不多,我一个人的工资就够了。
What?一个人的工资负担一个孩子每月的特长班费用,犹嫌不多?难怪网上有人质问:我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身边越来越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舍得下大本钱,花大精力,以为这样无私的给予,便是最好的,可自从我客串了一段时间的辅导班老师后,从和孩子们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孩子都是被父母逼着来的,如果让他们选择,他们会选择写完作业撒丫子玩。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心疼这群报班的孩子们,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校-辅导班-家,自由地玩耍对他们而言变得那么奢侈。即便孩子的负担已经如此沉重,家长们犹嫌孩子不够努力。
看着这些游走于各色辅导班、特长班之间的孩子们,麻木的表情,机械地学习,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抠抠搜搜”也不是那么上不了台面,至少我家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在玩的时候,拥有了属于自己快乐的童年。这就足矣!
我偷偷地瞄了眼那位未婚男同事,脸色已经变换好几次了,本就大龄未婚,这下更加谈婚色变、谈娃却步了。
03
小学生报班压力大,那么幼儿园的奶娃娃们呢?
我们家小宝今年9月刚入园,我也“跟风”给小宝报了一个舞蹈特长班,说起这次给小宝报班,我就有一肚子话要吐槽。
小宝入园不足一月,幼儿园就开始张罗家长给孩子报特长班,美其名曰:特长要从娃娃学起。
因为是二胎,所以我和老公小有经验,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回绝老师: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生活尚不熟悉,等过段时间,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再报也不迟。
老师表示理解,但继续劝我们:过段时间,那些报过特长班的孩子就领先咱家宝宝了。
我俩继续坚守初衷。
两个月之内,几个老师前前后后,线上线下找了我们不下十次,劝我们: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报了特长班,咱家孩子不报,不怕孩子心里难过?
我问了“大多数”报特长班的家长,和我们如出一辙,好吧,为了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我和老公最终商量:报吧,权当支持老师工作了。只是这特长班报的实在是糟心!
很多家长私下吐槽,刚入园的孩子,还没过了入园哭闹阶段,就开始学特长,能学啥啊?
吐槽归吐槽,还是整整齐齐地将特长班费用交到了财务处。
如果说小学家长报班是跟风,那么幼儿园家长报班更多是被踩到了痛处:自家孩子在人家手里攥着呢?保不齐哪天就上演一出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
什么时候,特长班纳入了幼儿园老师的考评中了?
什么时候,报不报特长班成了很多家长不可不负的担子?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小学化,却没有禁止幼儿学特长?幼儿减负,真成口号了。
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学不学的进去,最终这特长班不报也得报。
我有种错觉,这是借特长班拉幼儿园收益么?
幼儿园为了表示我们报的特长班是物有所值,每个特长班老师都会卯足了劲给娃娃们拍特长班视频,发到家长群里。
看着娃娃们赶集加懵逼式的特长课,我真心无语了。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是老师们常常说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更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可是揠苗助长式的起跑,究竟是赢还是输?
作家刘墉说:“人生的跑道”不是只有几百公尺,而是几十年。这种揠苗助长式的“培养”,“结果是赢在起跑点却输在了终点”。
04
好怀念80年代的:
那时,我们的童年自己掌控;
今天,孩子的童年老师和家长双掌控。
那时,我们的童年无问特长,只问作业;
今天,孩子的童年不问作业,只问特长。
一个暑假结束,多少家庭攒了半年的收入见了底;一个春节,多少牛皮吹在了孩子的特长班上。
这样的特长班,究竟是给孩子报的,还是给家长长脸的,或者是给老师提高绩效的?
我们常常私心认定:毫无保留地给予,便是最好地爱孩子的方式。可是往往这样的给予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渴望。
孩子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真的不是我们的“给予”所能左右的。我始终相信我偶像的话:《热爱,才是最好的天赋》。
孩子年龄是小,但热爱的天赋掩藏不住,真心喜欢学和被逼去学,心情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问一问自己最初想给孩子报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国画大师?还是钢琴王子?抑或是仅仅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
如是后者,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课余生活呢?
若是前者,为什么不问问孩子:孩子,你想成为挥毫泼墨的画家吗?你想成为指尖流水一样的郎朗吗?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我们能做的,只是拼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爱好的平台,而非全权代劳替他做决定。
因为,你倾尽所有地给予,孩子未必都能接得住!
李贝宁在《全世界孩子都爱玩的纸飞机》中写到:
现在就陪孩子折一架纸飞机,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放飞,和孩子一起奔跑、跳跃、欢笑,还给孩子一个简单、健康的快乐童年。
你给的沉甸甸的爱孩子未必接得住,但是你放飞的纸飞机,孩子却一定能开心地接住!
所以,报不报班,不是家长冥思苦想、多方比较后说了算的,那是孩子的“热爱”说了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