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锦和老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因为接触时间不长,小锦并不知道老公其实是一个“妈宝男”,而且婆婆也非常难伺候。结婚后没多久,小锦就怀孕了,婆婆过来和她住在一起,名义上是来照顾怀孕的儿媳,但婆婆每天吃完饭就出去玩,从来不做家务活,还要小锦给她做饭,对此,小锦觉得自己力所能及,只要一家人开心就可以了。
孩子出生以后,小锦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负责一家的生活起居,而她的老公还不体贴。有一次下班回来,小锦因为哄孩子睡觉没有按时做好饭,老公就开始指责她,说她为什么带个孩子就连饭都做不了,小锦心里感到委屈,但也没说什么,从那以后,小锦到点按时把宝宝哄睡,然后去准备晚饭。
小锦苦心维护着自己“好媳妇”的形象,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内心的满足感和他人的称赞,但她受了委屈,老公和婆婆还是不待见,这种“自我牺牲”的性格,源自于小锦儿时的阴影。
小锦的家里比较穷,妈妈每天要带孩子、种地、喂牲畜,爸爸回家经常和妈妈吵架,有时候还动手,后来妈妈受不了了,和别人走了。从此以后,身边的人就总是责怪小锦的妈妈,说她“不正经”、“不配做妈妈”、“不配做老婆”,小锦生怕自己以后也会被人挂在嘴边骂,所以婚后才尽力做一个“好媳妇”。
生活中有很多人与小锦的性格类似,他们明明受了委屈,别人却还不待见,被称为“受虐型性格”,其形成与童年时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责任最大。
1.父母常常让孩子觉得内疚
在孩子顽皮、不听话时,父母会变得比较暴躁,喜欢用“我生了你,你还不孝顺我,反而给我惹事”之类的话来让孩子产生内疚感,而孩子为了不让自己觉得内疚,会压抑自己来满足父母,在长期的压抑之中,孩子慢慢从“自虐”中找到了一种安全感。
2.父母常常用道德约束孩子对自己负责
有的孩子才刚懂事,父母就开始给孩子讲,“你长大以后啊,一定要好好对我,否则就是不孝子”,本来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孩子也应该具备,但当“孝顺父母”成了一种强迫式的负责,会让孩子倍感压力,甚至连性格也变得扭曲。
3.有重大创伤
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于人的一生影响至深,如果孩子遭受过一些比较重大的童年创伤,而且没有得到治疗,就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比如从小被虐待的孩子会感觉这是习以为常,甚至会享受被虐的感觉。
4.父母的不当鼓励
鼓励教育的运用需要技巧,用好了,能让孩子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以及越挫越勇的能力,而用不好,可能会让孩子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即使身心受虐也要坚持。
5.父母常常表现出自己是在牺牲,成全他人和家庭
有一些父母很喜欢在孩子面前讲述自己为家庭的付出,虽然他们确确实实为孩子、为家庭做了很多,但这种“我是牺牲自我来成全他人和家庭”的行为和语言,会让孩子也渐渐认同这种自我牺牲的观念,形成受虐型性格。
家长不应该忽略自身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许会经历很多的事情,而家长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应该做好这些准备不是吗?
【本文由“育儿台”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米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