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蒂亚
图|网 络
在陕西西安的一家包子铺里,7岁的男孩小赵因为擀饺子皮动作熟练而走红快手。
小赵的爸爸说:“儿子从两岁多就带在包子铺里,正式帮忙从5岁时候开始的,如今每天可以擀500多个包子铺。”
小赵爸爸还说:“儿子很懂事,自己一定要好好培养他。”
有人问小赵:“为什么要帮忙擀包子皮?”
小赵说:“希望妈妈身体能好一点,爸爸能歇一歇。”
孩子的话让人心头一暖,
有一个这样贴心、懂事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会幸福满满吧。
看完这条新闻,让我想起最近在闺蜜家的见闻。
「妈妈,给我削一些水果。」
「都在水果盘里,你自己削吧。」
「那我不吃了。」
「你这丫头。」
闺蜜很无奈,只好起身给女儿削水果去。
每每想到这一幕,我心中都会有种隐隐的担忧,为孩子,也为闺蜜。
闺蜜的女儿今年14岁了,凡事都是「妈妈理所应当该做」的态度,着实让人有些郁闷。
不过,谁又能说孩子的态度与父母的教导没有关系呢?
身边像闺蜜家这样,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其实很多。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时刻注重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却唯独没有对做家务的能力给予重视。
心理学专家曾说:如今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给他们带来成就的事情上,但讽刺的是,我们放弃了一个的确能引领孩子迈向成功的项目——那就是家务。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做家务呢?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要用对方法!
在这个正确观点的指引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家总动员,一起做家务
做家务有时比较单调、乏味,很多孩子都不感兴趣。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喜好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每周安排1-2次“全家总动员,一起做家务”,爸妈选定一种家务,跟孩子一起竞赛,胜利者可以得到一种奖励。
或者,父母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做家务打卡表,每完成一样家务,可以得一颗小星星,然后兑换相应的奖励。
这样,大多数孩子就很愿意积极参与。
(2)“一懒二夸”,养出勤快娃
偶尔做个懒妈妈,孩子会更加勤快、独立。
当他第一次拿起扫把的时候,尽管放手交给他,即便是越帮越忙,也要找出细节来夸奖:“呀,宝贝连桌子下面的垃圾也扫出来了,我都没有发现。”
如果身边人都来肯定夸奖孩子,他做家务会更有动力。
研究发现,孩子会通过身边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身边人的积极评价,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更有力量,从而更愿意通过此类活动重复体验这样的感受。
孩子都渴望被当成大人看待,告诉他,他的工作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肯定他的付出,给予他“被需要”的感觉。
(3)为孩子合理安排任务
6岁前的孩子自觉性差,重复做某件事会感到乏味,而且,男孩活泼好动,女孩认真细心。
在孩子开始接触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先按照他们的心理特点对家务进行分工,然后再扩大家务范围。
具体哪些事情可以安排给孩子呢?这里有张对照表供爸爸妈妈参考:
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4)“孩子犯错”是引导其做家务最好的时机
记得有一回,我正在书房准备稿件,6岁的女儿突然在隔壁尖叫起来,我过去一看,原来她把墨水打翻在地上了,小家伙正在用自己的小抹布一遍遍地擦拭着。我强力压抑着自己愤怒的小火花,跟她说:“这么多墨水,你的小抹布是不够擦地,我们得用拖把。”
然后和她一起收拾干净地面,洗净了小抹布,并教她一起尝试了拧瓶盖的方法。
在那之后,她学会了拧瓶盖,看到地上的水,也知道用拖把才能擦干了。
孩子犯错的时候,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趁机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一定要做好“返工”的心理准备,孩子动手能力有限,我们不能奢求太多。他们体会的是过程、是成就感,培养他参与的热情比结果更重要。
让孩子做家务,不是想让他帮忙分担任务,也不是锻炼他为自己养老;
只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无暇顾及他,他能不让自己饿肚子;
当他组建自己的家庭,能具备照顾家人、创造幸福的能力;
当他走向社会,也能独善其身,不为别人添麻烦。
相信在家务中投入热情的孩子,都能体会到一种甜蜜的幸福。
作者简介:莉蒂亚,一个爱读书的70后,期待用手中的笔写下余生的诗和远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