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绝不是个例:别人家的孩子始终像一面旗帜,刺激着家长的说教神经,激励着自家孩子不断努力向前。家长的这种焦虑并非大题小做,源于普遍性竞争:如择校的竞争、成绩的竞争、职位的竞争、择偶的竞争,总之一切都需要去争,出人头地要靠抢。一个信念支撑着家长,若娃儿输在了起跑线上,怕以后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了。
我表示非常理解家长的这种危机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物竞天择。防御潜在的危险是被写进基因代码代代相传的,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居安思危可以说是一种相当优秀的基因遗传代码。
但是,许多家长在着急孩子不爱读书时,其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于是效果就千差万别。
1、不问青红皂白,大声呵斥。认为对孩子当头棒喝才能起到效果。然而事与愿违,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伙伴的影响力提升,如此管教手段收效甚微,甚至孩子会出现对立违抗。
2、对孩子讲大道理,打算以德服人。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打小父母手把手教会孩子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是道理是父母对过往事件的经验总结,是否能与时俱进或者是否适用于个体,有待考证。陈词滥调说多了反而应发孩子逆反情绪。
3、挖掘孩子特长,因材施教。这需要父母有足够的定力,不被周围的同事、同学家长影响,需要父母能包容和鼓励孩子自由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父母要求极高,因为控制权在孩子手中,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决定做出回应,保证孩子的安全。
第一种最容易做到,第二种多数人是这么做的,第三种能做到的不超过1%。
"我是滕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心理工作站站长,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