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六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可见在0——6岁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多么重要。那么作为家长要抓好哪几个节点呢?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都是这样,往往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即使身体疲惫,也乐此不彼。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父母仔细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做;和孩子沟通时,倾听孩子的想法,父母可能从孩子天真的回答里面,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发现了孩子的兴奋点,尽量给孩子多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得到发挥,他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意志品质才能得以训练。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若孩子因为沉浸到兴趣爱好中不能自拔,对学生和生活产生了影响,父母就要进行适当的干预,而不可强制制止。
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要像对待一个刚出土种子的胚芽一样,精心呵护,浇水施肥,但不能揠苗助长,更不可随性破坏。
二、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呢?
1、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比如,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等。一旦孩子违犯了既要循循善诱讲道理,又要督促改正。
2、不断鼓励,强化行为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应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孩子遇事胆怯、不合群,家长要有意思的带他跟小朋友一块玩;招待来家做客的小朋友,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并不失时机的鼓励他。当幼儿不断受到鼓励的时,就会强化他的行为,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做孩子的榜样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最直接的对象是家长,对家长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家长的言行。因此,家长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家长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起表率作用。
三、性格
1、爱要理智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就是父母之爱,健康的父母之爱像阳光温暖明亮,像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像山泉清澈、甘甜。
国际知名作家、编剧巴德·舒尔伯格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结尾写着: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这就告诉我们宽严相济的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 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从做游戏开始。无论做什么游戏,事先都要和孩子商量制定出孩子是认可的游戏规则,然后建立好奖惩的方法,比如发放小星星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在游戏过程出现了犯规,不管孩子哭闹、撒娇都应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克制力和对自己决定事情的责任心。
3、不要欺骗孩子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些善意的谎言。比如孩子经常会问:“我从哪里来的?”家长会说:“捡的。”怕孩子引起对性的好奇,而不做科学的解释,随意搪塞两句就过去了。等有一天孩子没有完成学校留的作业而向你撒了谎,谁的责任?父母的责任!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撒谎,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欺骗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因为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
4、爱劳动
很多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啊?其实从孩子能独立走的那天开始,就具备了劳动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对他说:“帮爸爸把那只笔拿过来,好吗?”稍大一点,可以给他分配点任务,比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等。并及时的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到自信和承受挫折的勇气。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幼儿时期,家长只要注重孩子的兴趣、习惯、品格的培养,我相信将来孩子的路会越走越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