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讲秩序、守规则、爱整洁这件事儿,我们最应该向孩子学习!那些生活环境混乱、心理失衡的成年人,一定是没有顺利度过幼年的这个关键期。
宝贝一两岁开始就进入了秩序敏感期,这时候的他们真的是又“可爱”又“可恶”。这种敏感期的持续时间大致在2-4岁。
“可恶“又可爱的秩序敏感期1、他们会要求东西是完整的,比如看到袜子破了一个小洞洞、沙发套有个小洞洞就会嗷嗷直叫,刚开始甚至有点害怕那个洞洞;
2、他们要求地上是干净的,比如一看到地上有脏东西,就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3、他们要求东西必须物归其位,我家宝贝才1岁多,就会经常自觉地开始收拾家里的物品,她会把放乱的物品一个个地放回原处。
4、他们会要求别人跟他做一样的事情。比如他在喝水,也会让你跟他一起喝水;他要是光着脚丫,也会希望你也不要穿鞋子。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讲秩序,也非常固执。比如很长一段时间,我家宝贝穿鞋都有穿袜子,以至于他就认为穿鞋子之前必须穿袜子,有一次我想让他光着脚穿鞋,他死活都不愿意。平时里,都是爸爸拿着毛巾给他搓澡,他就认为必须是爸爸拿着毛巾,别人不能拿。
如果没有顺利度过“敏感期”,孩子的心理容易扭曲看看吧,这时候的孩子真的是又可爱又有让人很无奈。面对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即是挑战又是机会。
为什么叫秩序敏感期呢?就是孩子对于生活中的秩序感非常敏感,这种秩序不仅包括物理空间的秩序、行为的秩序,还有包括心理环境的秩序。只要这些秩序稍微有些变化,就会让孩子敏锐的察觉到,并会引发心理的不舒适感。
小宝宝都是将外界环境的秩序内化成心理秩序,如果外界环境井然有序,那么他的内心也随之有序。如果在这段时间,我们养育方法得当,可以让孩子以后的秩序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同时也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内心秩序的建构和安全感的培养。
如果孩子长期在一个无序、经常变化的环境长大,他的心理会扭曲,无法建构自己内心有序地秩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没有计划性、经常游离在规则之外、生活环境混乱、不容易信任他人。
面对敏感期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那么,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这个阶段注意些什么呢?
1、 保证时间的秩序感,让孩子养成非常规律的作息时间。
2、 保证陪伴的秩序感,要保证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最常陪伴的看护人的稳定性,经常变化不利于孩子安全感、信任感,甚至秩序感的形成。
3、 保证家庭环境的有序。虽然没有要求家庭环境一定要窗明几净,但至少要物品分类有序,同时尽量少堆积杂物。有些杂物、废弃物能丢就丢。
4、 趁着孩子对于秩序感的敏感,抓紧培养各种好习惯,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垃圾要扔到垃圾桶,玩具玩儿要物归原位。
5、 面对无关原则的小事儿,不要与孩子对抗。比如孩子就是要指定人给他换尿不湿、就是做固定某个位置,就是不愿意光着脚穿袜子,尽量少在这些小事儿上起冲突,或者硬是要按照父母自己的标准来完成。在前面的内容也说,孩子的“固执己见”是因为他正在处于特殊的认知发展阶段造成的,父母只要顺应就好。
6、 趁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时候的孩子正好也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阶段,而且有样学样!你做过什么,说过什么,孩子说不定哪一天就复制出你的话语和行为了。所以,这时候,请“懒惰“的父母也要假装勤劳一下,比如经常收拾饭桌、家里。孩子也会很好奇地跟你一起做。
我们家姥姥是特别勤劳,经常打扫卫生。我家小早才1岁半就会学着拿着扫把假模假样的扫地。有一次,我们一起回家,姥姥要下楼倒垃圾,先把装满东西的包放在地上。等我换好睡衣从卧室里出来,竟然看到小早自己特别自觉地把包里的东西一个个拿出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当时的我真实既惊讶又欣慰。
综上所述,在一个有序的物理的空间和稳定的心理环境下,以及有爱、宽容的家庭氛围下,才可以最大可能地让孩子在秩序敏感期获得最大的快乐、安全感和成长。
"我们是清华爸爸、北师妈妈,7年top1教育学专业训练,6年顶级母婴媒体深耕,倡导“轻育儿,反焦虑”!分享关于育儿与自我成长的独到见解,欢迎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