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参加假期学校机器人编程设计大赛,没想到得了奖,拿了个第三名。
回家后,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时,父亲高兴地对孩子说,”学得不错,孩子,这是你认真辛苦学习的成果,值得表扬啊。”
听了爸爸的话,孩子特别开心,最主要的,是因为成绩得到了肯定。
可还没高兴几分钟,爸爸话锋一转,接着说,”可是,成绩好也不能骄傲,这几天,我再给你报个强化班,争取在下次考试中拿个第一哦。”
孩子听到”可是”二字,脸上立马没了笑容,明白父亲用意后,先前的兴致一扫而空,他嘟囔着嘴说,”我就知道你的 ’可是’ ,后面准没好话!”
过了一会,孩子叹了口气,说,”算了,我还是去看书吧。” 说完,无精打采地走了,爸爸楞在那儿,一时半会,不知该咋办了。
父母表扬孩子不要说可是
像这种对话,很多家长都可能遭遇过。本来是表扬孩子,然而最后却因一个”可是”,让孩子刚刚还兴高采烈的小脸,马上变得黯然无光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在心理学上,有个很重要的避免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的原则,叫做”不说可是法”。意思是那些原本想传达善意的沟通,会因父母所用的”可是”一词,而导致前功尽弃。
也许,在很多父母看来,”可是”二字都是场面话,而只有”可是”后面的话,才是父母最真实的心声。
但是,这种父母所理解的意思,在孩子耳中又会变成啥样呢?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不说可是法”,
不说可是法原则到底是什么?
01 “不说可是法”原则到底是什么?“不说可是法”,也称为”可是效应”。是指人们为了说服他人,先采取”是”的态度肯定对方,然后再采取”可是”的态度,从而促使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一种方式。
“可是效应”原本是一种很有效的说服方式,但是具体到家庭教育中,由于很多家长经常使用,甚至是反复地错误使用,逐渐引起孩子的反感,成为了亲子间纠结不清的一种难题。
不要让孩子觉得很反感
试想,如果当别人给了我们希望,又突然让我们失望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因这种滋味而感到痛苦。同理,在我们和孩子沟通时,如果过多地使用”可是”这类否定词,就等于让孩子品尝了这种滋味。
所以,正如上面提到的,”不说可是法”,”可是”后面的话才是父母说的重点,可在孩子的理解中却是截然相反的。
他们会认为”除了父母要你做的,一切都免谈”。而”可是”之前父母所讲的那些善意的话,自然也就被抹杀掉了。试问,这样的教育,又岂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又岂能看到实效呢?
所以,家长如果要表扬孩子,就痛痛快快、彻彻底底底地表扬,一刀砍掉”可是”后面的尾巴。要知道,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尽情享受被赞美的愉悦,绝对比任何物质型的奖励对其的影响,要来得有意义得多。
可是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02 “可是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那么,这种”可是效应”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人的自尊心的影响
当孩子听到父母不断表扬他时,其自尊心其实已经得到了满足。根据心理学上的说法,当一个人自尊心得到满足时,其宽容心也就会得到增强,反抗力就会变弱。
所以,当他听到后面的”可是”时,外表是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的,最多他心理会有所抱怨。因为如果父母一旦说”可是”,孩子就说不,在外人看来,孩子显得极没有耐心和礼貌,似乎难以搭理和沟通,听不进父母的意见,一般的孩子不会这么去干。
可是效应产生的原因让你内心不安或紧张
其次,让你的内心产生不安或紧张
当我们表扬孩子时,孩子处于一种”飘飘然”的状态,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得意的表情,其实是显露在脸上的,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 ”你说的都对,我赞同你。”
但是,对父母来说,他们会感觉,孩子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似乎在做一种让步,最起码我理解了孩子付出的辛苦,尊重了孩子的劳动,所以,当你说出”可是”,提出你的想法和要求时,孩子听后,也觉得应该在面子上让父母过得去,于是自己也不得不做出让步。这其实就是一种”只要对方让步,自己不做点让步就过意不去”的心理作怪,感觉不这么做,似乎自己心理会感到不安或是紧张。
交往中要彼此尊重
再者,交往中的一种尊重的体现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交往的双方想持续交往下去,彼此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心理是很重要的。
这就像你到超市去买东西,超市出售大量打折的商品,你会觉得真的很便宜,很实惠;而商家也通过降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获得了盈利。所以,这种双方都受惠的行为,就叫互惠。
当然,这里所提的互惠不一定是建立在彼此的利益之上的,它也可以是精神上或是心理上的。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这种互惠行为使双方都感到了尊重,实现了心理上的满足,那么,当一方提出”可是”之后,自然会要求对方对自己做出尊重,赞成自己的观点,不然彼此间的关系就会由此而出现僵化或难以维持下去,而这,是得不偿失的。
这样看来,在以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就要尽可能少说”可是”。那么到底该如何讲,孩子才可能会听呢?
03 试试这几种表达方式,效果就会不一样不要回绝孩子
1) 不要一口回绝
比如,你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活动,正好看到孩子的好朋友也去了。她穿了一条漂亮的粉色裙子,你家孩子看到了,也嚷着要穿,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对孩子说呢?
可能你会说,那很简单,直接给他买不就行了。
千万不要让孩子看到什么就买什么,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恶性的”攀比心理”,他会觉得,别人有的,我就必须要有。但是,也不要一口回绝他,避免给他内心造成直接伤害。所以,你最好别这么说:
“我知道你很喜欢那条裙子,可是现在不能买。”
你这一句话,就会让孩子心理上感觉不平衡,由于物质上没有得到满足,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会继续地哭闹,不断纠缠你。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
你可以试试这样回答:
“妈妈知道你很喜欢那条裙子,你看,你马上要过生日了,等你生日时,你和妈妈一起去商场,我为你选个比这还漂亮的裙子作为你的节日礼物,你看怎么样?”
这样回答是不是效果会更好?直接拒绝孩子,会让孩子面子上过不去,心理会产生一个”疙瘩”,所以,我们必须找个合适的理由让孩子有台阶可下,这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必须要注意。
不要勉强孩子
2)不要勉强孩子
凡事要顺其自然, 不可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比如,上周末,原本说好了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可是,等孩子放学后,孩子却说他不想去了。
我问他啥原因,他说做最近功课太累,想休息一下。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那怎么行啊,跟人家阿姨说好了,一家人都去,而且你小时候,阿姨还抱过你和你玩过。所以,虽然我知道你很累,但是今晚的喜酒,你一定要陪我们去!”
这种命令式的语气,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抗拒,为了表达他的不满,他可能会采用比较极端的方式与你对抗。因此,可以试试下面这种说法:
“我当然知道你很累,但是,你知道,肖阿姨很喜欢你,她肯定希望你去看看她,不然她会很难过的,对不对?如果你稍作休息后,还能陪我们去参加阿姨的婚礼,那就更好了。”
你看,这是不是比”强迫”孩子的效果要好很多?
消除孩子内心的不满
3)给出建议,消除孩子内心不满
很多孩子都喜欢看动漫书,对动漫很感兴趣。
假如你孩子也对此很感兴趣,而你所在的城市正好正在举行一场动漫展览,你孩子想去看,你会不会支持他?但前提是,孩子马上就要考试了。
很多家长肯定会阻止孩子,他们可能会说,”我知道你对动漫很感兴趣,但是接下来马上要考试了,这次肯定不行,以后再说!”
这种家长,明显是没有读懂孩子内心的,对他们的渴望视而不见,强硬的口吻,正如上面所说,只会让孩子对你更加的”叛逆”。虽然你是为孩子好,但是,你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换种方式,比如试试这样说:
“很早就知道你对动漫很感兴趣,但是,你看,马上就要考试了,而且今年这场考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升学考试,如果动漫展能延续到考试结束后,那我还是支持你去看的,或者等来年考试不那么重要时,再看个尽兴,你看这样不是更好吗?”
在把握孩子内心需求的同时,帮孩子分析现有状况,然后再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孩子选择,孩子还会对你不满吗?
总之,要想做个聪明的父母,就要有意识地了解下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孩子的思维方式。那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这是每位有孩子的家长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艺术。
只有充分领悟其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