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来讲过,发烧是一种症状,而引起发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因素十分常见,但家长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想到,比如我曾经遇到的这一例。
有一次,我接诊了一名一岁半的小宝宝,高烧38℃以上持续了近2天,家里人怀疑是感冒,但是孩子并没有感冒的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也无异常。但他妈妈提到,孩子这两天小便很频繁,尿尿的时候表现得很难受。
于是我建议他们给孩子做血常规和尿常规,结果出来以后,确诊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大约有8%的女孩和3%的男孩在5岁前都患过尿路感染。它很好治,但麻烦的是,它的表现症状和其他疾病很相似,所以患病后家长很难判断。而且它还会反复发作,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地治疗,甚至会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后果。
孩子有这些症状要考虑是否尿路感染
1.婴幼儿(0~2岁),表现症状非常不典型,大部分孩子只有发热这一个症状。
2.儿童(2~5岁),大一些的孩子,会说话以后能够表达他们的感受,相对而言更好判断。
总体而言,小宝宝(2岁以下)尿路感染的症状,没有哮喘或皮疹等疾病那样特别和典型的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发热。因此小宝宝也比会表达的大孩子更可能因为尿路感染造成继发肾脏损伤。
如果孩子高烧但你又找不到原因,建议就医检查时查个尿。
为什么是我家娃得尿路感染
首先我们来看看尿路感染是怎样炼成的。
一般情况下,细菌从尿道口进入,大杀四方,每次感染,还要让受害者“发言”(发炎):
1.到达尿道,获得成就——尿道炎
2.到达膀胱,获得成就——膀胱炎
3.到达肾脏,获得成就——肾盂肾炎
不过很多孩子都是多个部位同时感染,所以我们一般统称为尿路感染。
因为它的致病特点,所以这些孩子更容易中招:
女孩:因为女孩子的生理结构中,尿道比较短,也更靠近肛门,所以细菌更轻易进入尿道口。
包皮过长但没有接受过包皮环切的男孩:细菌会躲在包皮下积累同伙,团队作案,造成感染。
泌尿系结构异常: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尿道狭窄,会阻碍尿液正常排出并滋生细菌,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概率。其中常见的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尿液“走位”很不一般。本来尿往低处(尿道)流,结果倒流回源头(输尿管和肾脏)了。不仅容易引起感染,还可能会造成肾瘢痕,引起高血压,如果控制不当,最终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
其实治疗起来也不难
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如果医生怀疑是尿路感染,一般会先让孩子做尿常规,明确诊断后,进一步行尿培养、菌落计数和药敏试验等检查。
在这些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医生会根据经验先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病情。必要时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确诊是尿路感染后,就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大于三月龄的宝宝首选口服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一般需要服用7~14天,但如果服用2~3天后还没有好转,就需要重新做尿液检查,调整治疗方案。
小于三月龄或症状严重的宝宝,一般建议直接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除了就医治疗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宝宝的护理。
为了远离尿路感染,
绝对不要做这些坑娃的事
1随便停药
刚开始用药后,细菌的“大部队”被消灭,于是家长看到了明显的效果。但其实并没有斩草除根,那些残存的细菌会卷土重来。据统计,尿路感染的复发率近50%!
2过度清洁
我之前遇到有家长非常爱干净,每天用香皂给孩子洗生殖器,结果宝宝尿路感染,宝妈一脸难以置信。香皂和泡泡浴会刺激宝宝尿道口的皮肤,而且会将好菌坏菌“一锅端”,但“坏菌”更坚强,趁着防卫的战士被干掉了,幸存的“坏菌”就会闯入尿道祸害无辜。
3穿开裆裤
好奇宝宝到处爬,这儿摸摸,那儿玩玩。此时生殖器裸露在外面,致病菌肯定不会错过好机会。
这样预防你一定要知道
1勤换尿布
不要节约,穿尿布或纸尿裤的宝宝一定要勤给他们换。因为排泄物停留的时间越长,细菌感染的风险越大。
2擦屁屁的正确姿势
从前向后擦,特别是女宝宝。从尿道口→阴道口→肛门,它们的防御力也是从前到后增加。
3多喝水
多喝水促进排尿,尿液会将细菌“冲洗”出尿道。不仅如此,多喝水还可以防止宝宝便秘,严重的便秘也可能会引起尿路感染。
小于6月龄的宝宝可以多喂母乳,大宝宝不喜欢喝水可以适当喝一点果汁,但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4穿宽松的棉质衣物
棉质衣物又舒适又透气。千万不要给宝宝穿尼龙或其他透气性差的材质,很容易滋生细菌。
5不要憋尿
宝妈们一定要告诉宝宝,不要憋尿,让尿液及时把细菌冲走,培养规律上厕所的习惯。
宝宝突然发烧,很多家长都慌了神。其实只要我们多了解一点,心里就更有底。
了解它、治疗它、预防它,让宝宝平时少生病,看病不漏诊。
宝宝成长手册新生儿婴幼儿护理 0-3岁育儿育婴知识百科大全 ¥59.90 购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