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推荐一本育儿相关的书,前段时间在哪吒的影评中提到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讲述了他痛失爱女的辛酸心路。
这次要推荐的是这位当代哲学家在七年之后,五十三岁高龄之时迎来人生第二个女儿啾啾的故事——《宝贝,宝贝》。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摘自《百度百科》
和《妞妞》不同,这本书没有悲痛压抑的生死观,读来也并不觉沉重说教,它记录了这位老来得女的父亲从女儿刚出生到小学阶段的育儿心得。它更像是在看邻家爸爸的朋友圈,琐碎平实,俨然一部记录孩子日常、温和又细致的成长日记。
相较于市面上《哈佛女孩》、《斯坦福妈妈》之类功利粗暴的育儿经,这并不是一篇企图心满满的育儿攻略,充满独家性和不可重复的经验帖。它兼备文学性和故事性,和质朴又感人的《窗边的小豆豆》一样,被我划分进入育儿文学的范畴。
书中的内容大致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
生命的意义(第一卷人之初)语言启蒙(第二卷天籁)兴趣班和早教艺术启蒙(第三卷爱智的起点)性格培养(第四卷个性空间)教育的真谛和父母的境界(第五卷真爱如是)对于新生命的诞生,想必每位父母都体会过那种失真的美好感。人生的秒钟一刹那停摆了,当第一眼看着宝宝躺在身边,生命的源头又重新开启了。
我们曾经遗忘缺失的婴童期的记忆,随孩子的成长重新构建拼接了起来。每一次翻身,学步,都带着我们自身同步成长的讶异和惊喜。
“对于现代人来说,适时回到某种单纯的动物状态,这既是珍贵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净化。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那么,从上下两方面看,小生命的到来都是一种拯救,引领我们回归简单和真实。”
一度也曾质疑生命的意义,现在懂了它就是我们此生的轮回。
//////////
此书既是出自哲学家的观感和角度,就决定了在这些日常的记录之上,仍有我们普通父母未能企及的高远疆界。童言稚语经他归纳总结,竟也能拔高升华,读出如许哲学的深邃感。
周国平和女儿
“妞妞说:有时候我想醒来,可是还特别困,觉得自己睁开了眼睛,可是看见的仍然是我的梦。我真的佩服她这种审视和反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精神现象的能力。”
“妈妈说她美丽,她让妈妈亲,说:“尝尝美丽的滋味吧。
去动物园,啾啾说并没有看到“动物”,动物到底在哪里呢。这标志着孩子意识到了普通名词和抽象概念并无相对应的实体,也可以认为她是在追问本体,这又变成了哲学家的命题。
有时觉得这些解读是否对于小小孩的言行有些过度诠释,但哲学是周国平的人生基底,思考记录正是他的生活方式和乐趣所在。
没有他这么抽丝剥茧的分析总结,怕是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难得咀嚼出辛劳育儿生活的回甘,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人类认知和反思。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简单的话语中可以品出禅味的清幽,读出出世的意味,幼儿理性的觉醒让人想到蒙田、海德格尔、尼采,却又因这诗性的美好而并不觉枯燥乏味。
//////////
书中除却哲学家的敏锐体察,也有父亲的中肯痴情。
“在孩子面前出洋相、当小丑、装傻,甚至真的变傻,这是父母的义务。在我看来,其实更是特权,你一生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做一个稳操胜券的喜剧演员,用笨拙的演技博得最衷心的欢笑,还可以和这个最忠实的观众一起纵情欢笑,回归天真,忘掉人间的一切烦恼。”
在读的时候,对家长也有满满的疗愈作用,让人特别有启发,尤其是在语言和艺术启蒙方面给出了很多新的见解。
“倾听、重视、鼓励孩子的发问,和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能力,是父母在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
他认为出于功利目的学习艺术是违背艺术本性的,长期的高压强迫或许可以培养出一个艺术的匠人,却以无法治愈的心灵创伤和人性扭曲为代价。只有轻松自由才能真正面对音乐,进入艺术。
“我小学和初中上的都不是名牌。她问什么重要,我说就是真正优秀,比如爱读书,能思考。”
事实上也证明这位佛系老爸的做法可圈可点:不强迫孩子学芭蕾舞蹈、不画千篇一律的“儿童画”、钢琴不考级,不报任何课外辅导班,不做具体规划,只抽象定向。
要有强大的定力相信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正的优秀和热爱找到未来的路。后来这个不报班不考级的小女儿啾啾同样也顺利被国外名校录取,学习艺术相关内容,成为了一名潜在的艺术家。
//////////
焦虑的反面不是放养,鸡娃的反面不是反智。真正的优秀孩子不是“成功”的,而是快乐的、幸福的。
称职的父母也不仅仅是花3万块撑起一个暑假的提款机,而是孩子幼小时好的玩伴,孩子长大后能当孩子好朋友的人。
我们现在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需要去思考如何在教育上让孩子得到。
“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僭越和误导。”
如书中所言,这本书其实是教人如何做不后悔的父母。
行为上,要善于记录。哪怕寥寥数语,日后回头看也是我们平凡故事的珍贵片段。毫无个性的物质财富和我们并没有多大干系,心灵和记忆中的珍宝却是丢失后永不可得的。
所以也鼓励家长们无论是通过日记手帐、朋友圈、微博等方式都要不辞劳苦地把孩子的日常尽量记录下来,做好孩子的“秘书”,悉数整理留存,那是他们人生初期无心挥就的杰作,也是我们对生命的观察日记。
“为了做不后悔的父母,请你们珍惜生命中这一段无比宝贵的时光。你们可以对任何人吝惜你们的时间,唯独对孩子不要吝惜。”
育儿心态上,也要达观理性,尽己所能摆脱剧场效应对我们的钳制,不被焦虑裹胁,而是静心思考教育的目的。
和前段时间网上清华教授痛斥双规制教育的社会乱象一样,周国平也同样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作副产品,才是最合理的定位。
//////////
一切教育的目的都建立在对独立灵魂的尊重之上,周国平花费了大量笔墨企图让家长明白,爱孩子是本能,尊重孩子则是教养。
教育的终极目的也不是世俗的标尺,而是思考本质上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才是教育的“道”。
“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她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亲子关系中除了物质和功课的给予施压,更要具备精神性的品格,独立,平等,才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最高境界。
周国平:好孩子是爱出来的
现在市面上很多“别人家孩子”的成功史,实则不具有太多模仿和借鉴性质,买来带着膜拜慨叹的心情读完只会平添烦扰、日后束之高阁,实际意义可以忽略不计。
而这本佛系“育儿经”会抚平你的焦虑,它不是浅显的心灵鸡汤,也不是套路陈腐的cliche,哲学式的散文和思考的魅力赋予它智慧的灵光。看似很薄,但实则可以看得很厚,反复读,经常读,都饶有深意。
才疏学浅如我,对书中生命与爱的意义以及教育的思辨只是挂一漏万。推荐大家也借由此书走近生命、走近孩子、更走近我们自己。
最后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如周国平所愿:
“在因阅历和教养而成熟以后依然天真,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蚀永远简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