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通也最有影响力的沟通手段。
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时,轻轻地对他说:“你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太多了,是不是调节一下?”而不是说:“你如果读书像看电视一样就好了。”
叫孩子起床时:“这么大了,每天起床都拖拖拉拉,一点也没有时间观念,快点起来,你迟到了我可不管!”如果改成:“儿子,七点钟了,你是不是该起床了?妈妈也到点儿了,一会儿我可没工夫叫你了”,顺便亲了儿子一口,你感觉如何?
同是一件事,父母的言语不同,得到的沟通效果就大不一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习惯用语、语气和态度,均能影响与孩子的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失败,家庭教育也就失败了。当父母完全不能理解孩子,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也不被孩子理解和接受。这样,无论父母出于多么良好的动机,制订了多么远大的目标,最后也是无法实现的。
二 赏识的言语让孩子乐意与父母沟通
一般来说,亲子沟通活动表现出下面三种活动方式。
家长→孩子:指家长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作用于孩子。例如告知、讲述、要求、命令、指使、示范等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基本上处于看、听的状态。即家长主动、孩子被动。
孩子→家长:指孩子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作用于家长。如讲自己的事、谈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朋友、倾诉感情、发泄不满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主要是听、看的状态。即孩子主动,家长被动。
孩子→←家长:指孩子与家长通过语言、行为、情感等方式相互作用。例如互问互答、共同商量、讨论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联系,两者都出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的交往大多属于第一、第二种形式,尤其以第一种最为多见。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一直习惯于以长辈自居,时时体现出“一家之主”的风范,口口声声都离不开出于为孩子着想而表达的诸如“应该、不该、最好、不行”等语词。亲子之间的沟通停留在形式层面,只是完成了表面的一些事务,而未能进行真正的沟通、深入的交流,因而不能较好地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亲子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而如果他常常被夸奖,那么,他就会热爱身边的人以及热爱整个世界,并对未来充满憧憬。
这个对话就很有互动性:
妈妈:“玩具房,太乱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他们收拾好并归类好。”
孩子:“我都收拾完了。”
妈妈:“房间里的玩具都乱七八糟,很多都被分离了.........”
孩子:“我把他们都分别装进不同的箱子了。”
妈妈:“这一定花了你不少功夫吧。”
孩子:“的确是,我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
妈妈:“现在玩具房好整齐啊,看着真舒服。谢谢你,亲爱的。”
孩子(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如果一方不愿沟通,那么,沟通必然失败。假设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当家长首先赞美孩子今天做的某件事情“非常好”时,他一定心情愉快,会乐意与家长沟通。反之,当家长批评孩子“邋里邋遢” “丢三落四”之后,他一定会懒得理会家长。所以,赞美往往使孩子愿意与家长沟通。
1 赞美包括两个部分
赞美包括两个部分:家长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家长的话后再心理与自己的对话。
家长的话应该明确表达出自己很喜欢、很欣赏孩子的努力。家长的话应该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家长的话应该像有一块有魔法的帆布,这块帆布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但能让他们给自己画一幅正面的画像。
孩子心理上尚未成熟,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与喜悦”只是一种自我认识,与他们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的关系,而与父母、老师、同学等“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假如父母能给与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2 用赞美调动孩子积极性
当孩子办好一件事,家长就给于他真挚的赞美,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能激励孩子热爱生活与获得成就的热忱。积极性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会由外界强行注入,而需要从孩子的内心自觉生发。家长要给与孩子表扬时,语气要充满欣喜与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出对孩子努力的承认、尊重与理解,孩子一定能从这些欣喜与赞赏中受益匪浅。
三 真实具体的肯定最有效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在老威特独特的潜能教育培养下,他的儿子小威特学业进步惊人,还不到8岁就已经通晓希腊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等多国语言,年仅9岁就成了大学生,16岁获得了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老威特表扬儿子很注意方法,为了鼓励孩子学习,当小威特看完或者译完一本书时,父子俩如释重负,一起喊着作者的名字,如“荷马万岁”,或者“维吉尔万岁”等,这时孩子的妈妈也进来道贺:“恭喜恭喜。”接着就上街买回来许多东西,做小威特爱吃的菜,请两三个关系密切的亲友开完会。开席之前父亲会首先说,这本书非常难,但是小威特以顽强的意志攻了下来,这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宣布孩子要攻读的下一本书的名字。然后人们就向他道贺:“恭喜恭喜。”这是一种针对孩子的进步来表扬孩子的方法,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性。
当你的眼睛一边盯着手机,一边扫描孩子作业本的时候,你口里那些“不错,有进步”之类的话会让孩子觉得很虚伪,甚至还会让孩子日后对你的表扬产生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总之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应该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孩子也会产生由衷的成就感。
四 用肯定和赏识替代否定和贬斥
我们来看看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本班的男生,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老早就站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接受处罚。陶行知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由于你按时来到这儿,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校长手中的糖果。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果放到网友的手中说道:“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阻止你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当即就停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加惊愕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校长在想什么。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说:“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多么高明的校长!他用以奖代罚的方式触动了孩子的心灵。“亲其师,善其道。”当一个孩子被宽阔的胸怀所包容时,他内心产生的是深深的感激与强烈的震撼,那将会使他终身难忘。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批评、指责,孩子自己就已心悦诚服地知错了。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如果想让孩子的人生更美好,就必须谨慎选用字眼,务必让说出的话能使孩子振奋、进取和乐观。这就要求家长尽量深入了解孩子、尽量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只有这样,家长对孩子说的话才能达到良好效果,才会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金玉良言”。
"标签: